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起步不必过早,文科生可以从十月着手,理科生可稍提早准备。预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个部分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有所不同。政治复习的理想时机是从九月开始,切勿拖延至后期,那时可能会来不及。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肖秀荣的练习题,并且阅读他的相关著作。重点应放在选择题上,因为这是区分分数的关键,主观题往往难以显著提升分数。对于不喜欢背诵的同学,务必仔细研究肖秀荣的八套卷,而四套卷则必须熟记于心。想要取得优异成绩,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我自己也不太喜欢死记硬背。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一门会给人成就感也容易打击人的科目,想学好数学必须肯钻研,不能浮躁,而且专注度要高,勤于复习反思。9月开始看课本,10月20号开始做真题,大约5天做三到四套,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错题并温习相应的知识点。我把30年的真题都做完了,如果时间不够的可以从九几年的开始做,毕竟前面那几套相对容易,和现在的真题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模拟题我做的很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到考试前几天我还是在看真题中的错题,我的建议是真题为主,把真题吃透弄懂就能够拿一个不错的分数啦,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拔高。在做真题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做题顺序和针对性,在考试当中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几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背单词的套路是“快速浏览+定期回顾”,有点类似记忆曲线法。用的书是红宝书,初期把单词书过两遍,在不熟的词前做记号,快速浏览,不求能一步到位把词记下来,有点印象就够了。把整本书过了两遍之后,筛出来了第一波“钉子户”。接下来每天看两个单元,把钉子户誊写到笔记上,只写英文,每个单元用一页纸。一个星期后加量,每天看两个单元加回顾一个单元,在笔记上标注每次回顾的日期,每次回顾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不会的词下划线,并在这页空白处抄写这个词的解释。尽量保证每个单元回顾3次,每次间隔时间逐步变长。听起来复杂,可是每天用的时间不超过20min。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模型、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多个领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要深入理解信号的基本性质,如幅度、频率和相位,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号中变化。掌握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这是分析信号在频域特性的基础。
对调制解调技术,如AM、FM、PM等,不仅要知道其工作原理,还要能够计算和比较各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特别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选合适的调制方式对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有重要影响。
再者,信道编码部分,如卷积码和 Turbo 码,理解编码和译码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这对理解和设计高效的通信系统极其关键。了解信道容量的概念,它是香农定理的核心,能帮助评估一个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实验帮助深化理解。比如,凭 MATLAB 或其他软件工具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各种通信模型的工作过程。参与讨论组或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解决问题,也能提升学习效果。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是必要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能为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都能帮助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我建议大家定期复习,尤其是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只有反复练习和思考,真正内化为自有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如此深奥且实用的“通信原理”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