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规划是这样的:9-10月一边看大纲一边做1000题,第一遍不要在1000题上写答案,方便以后二刷三刷。11月八套卷和形势与政策出了,就着手做8套,用零碎时间看形势与政策。期间1000题反复刷,直到扫一眼题目就知道选什么的程度。12月4套卷来了,啥都不说就是背背背。可以适当做做蔣五看看徐涛小黄书,多看一些心里会有点底。但最重要的还是4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词汇记忆,有些人选择通过阅读材料来学习,例如广为人知的张剑150篇。这种方法相当有效,你可以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就做个标记(个人习惯可以选择记录在笔记本上)。英语对我来说并非投入最多的时间,我只是每天坚持做两篇阅读,并顺便记忆一些单词。我的英语水平并不顶尖,但我主要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尽管专业课给了我回报,但英语成绩依然明确地告诉我一个事实: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准备得越充分,得分就越容易。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文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等多个时期。学习这门科目,首要的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了解。例如,古代文学中的唐诗宋词,需理解其艺术特色和社会背景;近现代文学中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则需洞察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如文体分析、主题解读、人物塑造等技巧,都是提升批判性思考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精读-泛读”结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要深度阅读,理解其内涵,并尝试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以此锻炼分析能力。对其他作品,可快速浏览,把握大意,拓宽知识面。参与讨论小组或者教授的研讨课,听到不同的观点,丰富自有的理解。
汉语言基础则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理论知识。从音韵学到词汇语法,再到汉字的形、音、义,每一个部分都需细致研究。例如,汉字的构造规律,如六书,是理解和记忆汉字的重要工具。语法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还应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
在学习汉语言基础时,我推荐使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凭大量阅读古文和现代文,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敏感度。另一方面,定期进行语法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汉字书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