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相当实用,它比《精讲精练》更为简洁明了,涵盖了所有关键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旁注释了近年来的考试重点、热门话题以及哪些内容近期未被考察过。对于文科生而言,政治通常不是难题,我仅凭高中时期的积累就足以应对。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
1、学习材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
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较慢,但不必焦虑,初次通读大约需两个月。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除非有重大变革,否则旧大纲足够使用。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
其次,在10月至11月期间,专注于背诵各个理论要点,这对于问答题至关重要,避免答题时无从下手。同时,持续做题以保持手感。
最后,进入12月直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尤其是问答题部分,几乎对应着大纲解析每章的一道大题。于是,我对各章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再次强化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3月-5月,看本科教材,同时刷一遍《复习全书》。总之,第一阶段看看本科的教材,对基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刷一遍《复习全书》,可能有许多不会的地方,标记出来即可,第一阶段不必要求自己强行突进。从12开始真题就是王道,我用的是李永乐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想还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建议的,首先不能掉以轻心,考研英语题比较难,有很多需要下功夫总结和培养技巧的地方,若是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就更需要下苦功了。其次,任何英语考试,我的法宝都只有两个——早读和做真题。我做真题和别人不太一样,比如7分钟做完一篇阅读,但我之后起码会花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来消化它,勾出生词搞懂意思,分析长难句子,反复思考自己为什么会选错,总结出原因,让自己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很多人建议英语真题做三遍,但是如果第一遍的错题你没想透彻,第二三遍你仍然会错,只是在重复做无用功而已。我每天最多只做两篇阅读,搞懂消化以后,当天晚上睡觉前听的英文就是这两篇阅读的音频,而且第二天英语复习时间会进行这两篇阅读的生词默写。如此反复,才能真正将真题做透,这样做一遍,有时会比别人三遍更高效。我是一套模拟题都没有做过的,我觉得做真题就够了,而且单词也以真题的单词为主,历年真题中的单词只要都掌握了,试题中80%的生词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大本的单词书前期稍微背下就行了,后期不用花太多精力。早读对于知识的巩固和语感的培养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做强调了,很多同学也知道早读的好处,但却就是不能坚持早起,其实养成习惯之后也并没有那么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测量平差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平差学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如何从含有误差的数据中获取最可靠的结果。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如观测值、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并深入理解权的概念,因权在确定观测值的可信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熟悉并熟练应用平差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这包括间接平差、条件平差、间接平差以及最小二乘法等。尤其是最小二乘法,它是解决实际问题中最常用的平差方法,需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对矩阵运算,例如秩的判断、行列式的计算、逆矩阵的求解,这些都是必备技能。
再者,实践操作不容忽视。凭实际的测量实习,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MATLAB或专门的测量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案例分析是提高理解力的好方式。找一些典型的测量平差题目,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的复习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回顾所学,整理笔记,将模糊的知识点清晰化,对自有的错误进行反思,找出学习的盲区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一定能够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