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离考试只剩一个月我才开始准备政治,购买了包括肖的1000题、考试大纲以及他的八套模拟题等资料。然而最让人沮丧的是,我背诵了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结果大题目全无命中,考试时只能自创答案,想起来就心酸。当时真怕政治科目过不了,真是幸运逃过一劫。所以选对最后阶段的模拟题至关重要,我个人强烈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听说历年都相当靠谱,熟记后及格绝对没问题。毕竟政治再高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总结来说,对于政治备考,个人认为关键是牢记最后几套题。附注:肖秀荣的《1000题》做两遍足矣。第一次我是一章讲解完后做选择题,第二次重做时将错误涉及的知识点在精讲精炼中标注出来,后续复习只需关注标注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三月起着手准备英语复习。首要任务就是积累词汇,这是极其关键的步骤,因为词汇量不足将严重影响英语考试的成绩。考研英语主要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英文到中文)以及写作。即使到最后无法准确拼写出每个单词,但至少要做到能识别它们,确保在阅读理解部分不失分至关重要。在此推荐使用百词斩app,如果你刚决定考研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开始背单词肯定只有益处没有坏处,每天坚持记忆100-150个,这样你在日后阅读时会有显著的进步。此外,我购买了一本大绿皮书,在九月之前,我通常保持每天学习两章的速度,进度稍缓,标准较高,起初可能会觉得困难,但进入第二轮复习时,我可以提高到每天四章,加快速度,放宽要求,只要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感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理论的基础,它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动态行为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解线性系统的时间域描述(微分方程)和复频域描述(传递函数),以及非线性系统的特性。对初学者,理解输入输出关系以及如何从物理模型转换为数学模型是一个挑战,但这是深入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
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是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之一。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等工具需熟练运用。要理解稳定性和性能的关系,比如稳定的系统不一定有好的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这就引出了控制器设计的问题。
在控制器设计部分,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如何调整比例、积分、微分参数以优化系统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反馈控制和极点配置等高级主题,虽然在初阶学习中可能不作要求,但对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帮助。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采样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以及数字控制等都是现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些内容帮助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参考书籍和论文也是非常好的资源。动手做实验,凭MATLAB或者Simulink等软件进行仿真,能直观地看到理论结果在实际系统中的表现,加深理解。讨论和合作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与同学一起解题,互相讲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