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啊,比较伤心,做的时候策略错了,只考了64.考试前做了几套真题,发现多选题全选的一般只有三四个,可考试时发现自己选了七八个,不自信,又改了,就悲剧了,其实都选对了的。简答题吧,就是要背他们押题的人的题目咯,别迷信一家,都看看。我就过了两遍大纲,一遍1000题,然后看押题。粗粗的复习的了,之前还以为只有50分呢,想不到结果比预想中好,也算知足了吧。简答一定要多写啊,分点论述啊。考试的时候也是发现自己手都写软了,发现旁边的人就几行字在那里,早早地歇笔了……不要学那个样子,你不能保证你写两行就是标准答案,不然老师想给你放水都找不到借口了……切记切记。字写工整点。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暑假学了一遍基础以后,感觉自己的数学提高了不少。建议像我这样大学基本上没学过数学,完全自学的娃子,在自学完一遍数学后,一定要做题进行强化,非常有用。一定要认真上课,仔细做笔记,非常有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和出题的角度,非常强悍,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头是阅读和新题型和作文。而翻译和完型则是有余力尽量做的题型。考研英语阅读和四六级从出题思路上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四六级考泛读,要的是你阅读的速度和准度。考研英语阅读考精度,考的是你阅读的准度和深度。所以用复习四六级的题海战术的思路来复习考研英语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从这层意义上讲,张剑150篇这种书就真的很鸡肋了。但是很多人还是陷在原来的惯性思维里出不来,考前各种纠结练习册的正确率,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了····。所以,复习一切都应该围绕精读进行。张剑的黄皮书做的比较中规中矩,这里推荐丁晓忠的超精解系列。张剑的黄皮书注重对试题进行解读,也就是解释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但是在解题思路上,丁晓忠的明显更胜一筹。新题型分值在英语中占据了10分,并且每年的题型也不固定,但总的来讲分为三种题型:排序题、选小标题、7选5题型,这三种题型大家都需要做练习。虽然新题型相对来说题目较少,但是英一的只需要做英一的新题型,同时参考大纲样题即可。但是需要多做几遍,至少三遍吧,这样可以加深做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统计学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计算和数据处理,更是一种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理解这一点,将帮助你从更高的层次去把握这门学科。基础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这些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工具。概率论的知识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重视教材。湖南大学可能使用的是《统计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类经典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要反复做,不断巩固。也要关注历年真题,它们往往反映了学校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对复习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尝试使用R语言或者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实际操作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例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模型,凭编程实现,不仅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
再者,定期的复习和总结是必要的。每周或每两周,都应该回顾一次前学过的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寻找解答,避免积压。
不要忽视案例研究。统计学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科学,多看一些实际的统计分析案例,比如经济、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帮助你理解统计学的实际意义,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