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是学理化的,向来也比较讨厌政治,考研前对政治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一直到考研当天,我还十分忐忑,因为平时一看政治就打瞌睡。记得看的第一本资料是任二吧,总之就是打基础的那一本。红宝书出来后就买了本红宝书,一天几十页的过,拿笔画画重点,看一章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红宝书过了两遍,觉得基础有了。那时候大概十一月份了,买了份风中劲草,开始一天十页的背,但我每天给政治的时间始终只有两小时。风中劲草配套的题其实也挺好,但量太大,我按照标注的重点章节做了做,到最后也没做完。最后冲刺,大概只有七八天考试的时候,买了肖四,任四,一本时政,背了背大题。其他题目我就只有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总之全写满了,写完还有半小时才交卷,我就开始一遍又一遍的查看不确定的选择题。总之,政治不值得花太多时间,我的政治就是这样老师带着看看,最后成绩也不错。但是后期政治不能放松,快考试时,政治一定得突击下,效果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大家也都知道单词是很重要的。我去年用的红宝书记单词,还有扇贝单词,每日一句一直跟到考研前。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同源外刊每天看点,积累单词和阅读素材。阅读也是每天跟着做的,做阅读的过程中记单词是最有效率的。刚开始做的是老蒋阅读80篇。每篇阅读做3次,一定要精读,弄懂文章,积累做题经验。英语的历年真题从暑假开始也要做,积累经验。要掐时间做,放在下午按考研时间做,而且每篇阅读要精读,真题要做好几遍,熟能生巧。翻译和写作也要专项练习,写作是王江涛的写作书。总之,英语是的日积月累的东西,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这个科目涵盖了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这就需有广泛的知识面。在考古学部分,我特别注重对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器物类型及其演变、古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理解,因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我建议多看一些考古报告和教材,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学的部分,我会侧重于博物馆的功能、展览设计、藏品管理等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凭阅读博物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参观各类博物馆来加深理解。关注国内外博物馆的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也是很重要的。
再者,文化遗产保护是我重点关注的一部分。理解和掌握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保护原则及具体技术是基础,法律法规则是考察的重点。我建议大家熟读《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并凭案例分析来理解其实际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关键。对复杂的知识点,先理解其内在逻辑,凭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记忆。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如参加田野调查、志愿者服务等,这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凭真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侧重点,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题目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