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政治时,我同步进行了肖秀荣的1000题练习并阅读相关全书。马克思哲学、经济学以及近代史的部分我均已看完。接近考试的最后两天,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四套预测卷,发现它们极其实用。就在政治考试前一天,我突然渴望考研,于是整夜未眠地背诵政治知识点,上半夜完成了剩余的四套题目,下半夜则专心致志地记忆教材内容。大约凌晨四点时太过疲倦,我短暂休息了一个小时,五点起床继续背诵大题,随后直接去参加了考试。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对于江苏的考生来说,我觉得政治相对简单些。不知道其他省份理科生是如何备考的,但在我省的小高考中,政治考察得尤为细致,诸如矛盾、真理和规律等概念,我都已烂熟于心。因此,我的建议是认真完成1000题,并多回顾以加深理解,最后再做一套肖四。我的复习启动得很晚,大概是从十一月才开始紧张起来。《肖八》的选择题需要认真对待,仔细研读每一题!《肖四》出版后,不仅要做完所有练习,大题部分更要牢记!虽然最终发现考试中不少题目并未见过,但只要背过政治,大题部分总能找到答题思路,所以务必重视背诵,特别是关键点!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的前期准备阶段我看的课本,很仔细,课后的习题也都完全做了一遍,这样大概用了3个月的时间结束了基础阶段的复习,事后看这部分时间的效率很高,基础打得不错,后续的复习就相对而言轻松了很多,建议大家也要重视基础,对于课后习题,个人认为不需要全做,做题只是辅助记忆的手段。数学全书要刷很多遍,建议做题时标注好哪些题目很经典但不会做的、难度大的,刷第二和第三遍的时候只刷标注了的题目就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的。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是基础。单词一定要背(一些个别同学排除),但绝对不是死背,每天拿着单词书,一个读一分钟的这种做法我非常不提倡,用我们系主任的一句话是:这种蠢方法看着就心疼。单词分三种来记,分别是完全没见过、见过不熟、很熟,对于已经很熟的单词就不用背了,耽误时间,只需熟悉用法以及在那种文章里比较常见即可,对于那种见过但是不熟悉的就要着重背,因为那是你的软肋,这种单词往往是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就致命的,所以一定要熟记,可以以天或是周为单位来巩固记忆,而对于那种完全陌生的单词(我有强迫症,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定要记下的),如果纯以考研为目的的话,我个人不建议背诵,混个眼熟就行。考研单词书过了几遍之后,就要放一放,开始入手真题上的单词了,最主要的是阅读里的单词,把真题的阅读单词整理出来反复记忆,尤其是总是出现的,且其意思因语境而与平时记忆中的意思不同的,一定要熟记。对于完型,翻译及新题型中单词要着重看近5年的。单词就磨叽到这,不明白的再问吧。其次,阅读是关键。有人说你的阅读分数再乘以二基本就是你的英语分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对于阅读,我的方法就是,做真题。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15遍,泛读了无数,有的文章我甚至都背下来默写下来,最后阅读还是错了两个(那两个正是我犹豫了好久改了好几次结果还是改错了),我没有留着真题说什么等到最后测验一下,我觉得那样有点浪费资源,不过大家可以视情况而定吧,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习惯不同。阅读的问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总结一下出题人经常会在什么地方出题,出一些什么类型的题,我习惯标出段落以及为每段中的每句话标上号,在做题的时候,比如第21题是在第一段第二句,那就在21题旁写下P1-②,这样检查的时候比较有条理。再次,写作不要拖后腿。写作我就是多背背美文,积累一下素材,小作文把要求都写出来就行,大作文就是要调理清晰,紧扣主题就行。最后,完型翻译新题型的话,就是多做做真题,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关键。反应堆物理涉及的概念繁多,如链式反应、临界质量、中子通量、功率分布等,每个都是基础且重要的。我建议先从教科书开始,逐个击破这些概念,确保对其有清晰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术论文加深理解,例如NEI 00-03、IAEA的文档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详细解释。
掌握数学工具。反应堆物理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包括微分方程、统计学、热力学等。熟练运用这些数学工具进行问题解决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做练习题,以巩固并提高我的计算能力。对复杂的问题,我倾向于使用MATLAB或Python进行数值模拟,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帮助我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
再者,实验与仿真同样重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先进的核能实验室,凭实际操作,我更好地理解反应堆的操作和控制。像Monte Carlo N-Particle (MCNP) 这样的仿真软件,我能在无风险的环境中模拟各种运行条件,这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大有裨益。
团队讨论和文献阅读也是提升的关键。我会定期参加学习小组,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难题,这种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路。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