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科目是我最擅长的部分,我没有投入大量复习,或许归功于我对历史书籍的热爱从小就有。这一科,我觉得我的表现很幸运(得益于良好的准备)。在做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或者模拟试题时,阅读解析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你串联起相关知识点,加深印象。考试前的肖四是必背的,我自己就用了九天时间来熟记。大约有三四道题目与押题相吻合!不过,即使没有完全押中,熟悉这些内容也能让你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这对选择题部分同样有益。我还购买了任汝芬的第四套题,只完成了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的考研复习侧重于教材,但进度缓慢,一接触到历年试题就感到非常沮丧。之后,我转向了复习全书,选择了北京大学出版的那本粉红色的版本,内容丰富且讲解详细。对于高数和概率论,我依赖这本书,而对于线性代数,我还额外配合了李永乐的资料。推荐大家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跟进。设定一个时间目标,希望你们能在强化阶段开始前完成全书的第一轮复习,这样才能确保强化阶段的效果,否则基础知识不牢固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有三个关键要素:理解定义、拓宽思路和扎实计算,这三点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是高效解题的基础。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这些方面有一定优势。除了教科书,我还有一本专属的错题集,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易错点以及我对某些概念的日常领悟。如果你们有空余时间,也建议这样做,这对提高最后的成绩大有裨益。
考研英语方面:
有些学生可能会寄希望于在最后两个月死记硬背模板,诚然,模板的确能提供一些帮助。但考虑到那时各科复习的压力,你能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专注力去深入掌握各种写作策略吗?要想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真正实现文思泉涌,关键还在于日常的积累。这样的努力不仅会提升你的考试成绩,更能切实提高你的英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注重收集各类主题的相关素材,熟悉这些主题常用的词汇,并且别忘了积累常用词的同义词,这会大有裨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你需对基础的化学反应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因这将帮助你理解污染物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等基本概念,在分析水体和大气污染问题时尤为重要。
环境工程学中的水处理技术和固废处理技术是考试的重点。对水处理,要熟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混凝、吸附、生化处理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固废处理则涉及到分类、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等步骤,理解这些流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至关重要。
再者,环境影响评价也是考试的一大块。你需掌握如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预测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需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一方面,深入研读书本,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多做习题强化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参与实验或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既能增强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也很重要。凭阅读学术论文、参加研讨会或者关注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发展,这对理解和解答综合性问题大有裨益。
切记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建立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出核心知识点,定期回顾并模拟考试环境自测,这对巩固记忆和提升应试技巧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