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曾匆匆浏览了《政治大纲解析》一书,一个月下来记忆寥寥无几。随后我发现一本名为《风中劲草》的关键考点指南,只能在线购买,这本书非常实用,堪称《政治大纲解析》的精华浓缩版。它清晰地标记出了重点、难点、新增内容以及历年考点等,让你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纲的核心要点。在后期的政治复习中,《风中劲草》成了我的主要参考资料,尽管它由三本书组成,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关键考点部分。另外两本是习题集和答案,但我认为它们不太有价值,因为题目有些过时,过于注重细节。对于练习题,我个人推崇肖秀荣的《1000题》,这套题目的针对性强,题型与真题相仿。
我在复习过程中将《风中劲草》的关键考点和肖秀荣的《1000题》相结合,边学习知识点边做对应的题目,只需做选择题即可,大题的准备留到后期。我用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从九月底至十一月中旬,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学习。至于大题,肖秀荣的预测历来相当准确,尽管他的答案并非完美,但《肖4》是必须背诵的。我有个朋友因未听从我背诵《肖4》的建议而在考试中吃亏,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背诵大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常《肖4》会在十二月初发布,因此最好提前让专业课和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便为政治预留足够的复习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初次通读教材时,按照大纲要求,逐一把教科书后的练习题完成,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半月。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会尽力在暑期前完整地过一遍复习全书,因为初次阅读可能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全书至少需要阅读两至三次。如果觉得全书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不同教师的专项书籍,例如高等数学可选汤家凤或张宇的书,线性代数则推荐李永乐的教材。对于660题,如果有余裕,可以适当做些练习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强求全部做完。进入最后两个月,每日或隔日做一套真题或模拟题,并且要及时整理错题。挑选习题集时,应注重深度而非广度,避免每本书蜻蜓点水,宁愿反复研读一本,也不要草率地做三本。每次做题都有新领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参考书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一套+黄皮书新题型训练+阅读理解150篇+红宝书单词。淘宝上都有得卖。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做数学之前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都是往年真题,真题作文参考价值最大,不要相信辅导机构的作文押题,老老实实背真题),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13年以前的完形很难,大家都得不了多少分,13年以后简单了,大家基本都能拿个7.8分,把真题上的完形好好做一下,不必过多纠结。12月份开始真题模拟了,13-16,做一套分析一套,也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模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基础是一门涵盖化学工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定律,这是理解所有化工过程的基础。比如,如何应用Le Chatelier's Principle预测系统在外部条件变化下的反应平衡移动,或是理解Gibbs自由能与自发性反应的关系。
流体力学和传质传递是化工基础中的重要部分。掌握流体静压和动压的概念,以及流动、混合和分离过程中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对传质传递,要理解扩散理论,特别是Fick's Law和Stefan-Maxwell方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浓度分布和传递速率的问题。
再者,了解和掌握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干燥、蒸发等,这些都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过程。每个单元操作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条件和设计参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重要的。理论学习时,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凭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尤其是那些需计算和分析的应用题。我还建议找到一些真实的化工案例进行研究,这能帮助你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应用。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你与其他同学一起复习,互相提问,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得新的启示。可能的话,找一位导师或教授指导,他们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