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胜负在于选对选项,因此精确掌握知识点至关重要。八九月启动复习就足够,无需提前太多。大题的记忆可以在十一二月进行,接近尾声时自我归纳整理,列出答题的关键点,有助于理清思绪。关于政治考试的时间管理,我参考了任汝芬的四套试题,他建议将时间均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选择题凭直觉,犹豫不决无济于事,可能还比不上随机选择。通常情况下,最好坚持最初的判断,这是多数考生的经验教训。问答题占50分,若肖秀荣的预测准确,他会出很多需要大量书写的题目;如果没有完全命中,你需要迅速找到相关知识点,并且自行构造论述,这时时间就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仅限于研读教科书。我会计算阅读时间,设定目标在暑假前完成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我大部分都做了,初次遇到的错误题目会被我标注出来,那些我认为重要的错题后来我又重新解答了一遍。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有些章节并不在考试范围内。你可以查阅考研辅导资料来确定考试内容,或者直接参照大纲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比对学习。这个时期相对轻松,有时还需要兼顾其他课程,平均下来,每天投入到考研学习的时间大约只有五个小时。一旦完成了当日的学习计划,我就会满意地离开自习室,享受悠闲的生活。
考研英语方面:
其实,新型题目的解答策略可归结为快速阅读。首先,仔细审题并标记关键信息,接着依据这些关键词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位置,这样通常就能找出答案。由于这种题型相对简单,我没有特别去做专项练习,所以在此不多赘述。但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坚持记忆!对于长难句,你需要熟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和解析技巧,并在阅读时自觉应用这些方法剖析句子(可以用符号或标点辅助拆分句子,提炼主要含义)。同时,尝试模仿这些复杂的句式构造自己的句子,初期可以从简单的替换开始,逐渐就能自如地运用。最佳锻炼方法就是将整个文章翻译一遍,之后对比参考书籍的译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有何出入。此外,回顾错误题目,看看现在能否解答正确,同时反思正确答案中可能隐藏的陷阱,确保你已完全领会文章主旨。请记住,稳扎稳打,效率更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基础。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转化和去除机制,如酸雨形成、重金属污染等,是这一部分的重点。需扎实地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能将其应用到环境污染的实际问题中去。
环境生物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角色,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都是常考点。建议大家凭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再者,环境工程部分涉及到水处理技术、空气质量控制等实际操作知识。熟悉各类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比如活性污泥法、反渗透膜技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这是对考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察。
环境政策法规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关注国内外环保法规的变化,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和影响,学会用法律视角分析环境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并重。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对数据、公式和法规等内容,则需强化记忆。多做真题,模拟实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还建议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或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加深了理解,也锻炼了实践技能。
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面对复杂的知识点,要有耐心,一步步来,不必急于求成。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