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冶金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应该是我用的时间最多的一科了,我是从9月份开始跟着老师上课的,从基础知识到题目的讲解,老师都讲得非常好,还有很多自己总结的知识点,我过了2遍的考研官方红宝书,小草过了几遍,记不清了,之后就是做1000题,做小草的配套题,然后蒋五和肖四的预测卷…每个老师的预测卷都跟他以前出的题有重复,所以做最终预测就好。还有,大纲很重要多看大纲,出题人也不是傻子,反押题也不是说着玩的,回归书本才是王道!
考研数学方面:
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看书,第一遍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三版(虽然推荐教材是第六版,但是第三版我觉得就足够了,而且薄很多,觉得第三版的排版比第六版排版清楚,第六版的小字看的密密麻麻的脑袋疼,所以就用的这本书)第一遍过书就是做例题和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有很多的那种只做单数或双数,类型是一样的),大概了解个知识轮廓,做到心里有谱。强化阶段数学的主要工作:做笔记,复习笔记,看张宇18讲,9讲。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复习的核心任务无疑是背单词,我记得那年我翻了五遍星火出版的单词书,至少也看了五遍。阅读训练同样关键,大家都强调这一点。初期,我使用了在学校找到的“星火120篇”来练习,我不是为了做题,而是逐句精读并翻译,遇到生词便查阅并记录在边上,以此建立学习英语的习惯。同时,我也通过学习新概念3(可以听录音)来提升英语能力。此外,我开始接触真题,采用张磊的《红宝书》,专注于阅读理解,逐句翻译。
暑假期间,烈日炎炎。除非去上课,每天早上我会抽出时间朗读真题阅读,试图尝试背诵一些内容,尽管没有特定的目标,我坚持了很长时间。晚上临近回宿舍休息时,我会细致地翻译一篇文章。单词记忆依然以星火为主,还购买了考研战略家的150多页标准注释,每天翻阅10页,标记不熟悉单词并多次回顾。暑假期间的英语复习就是这样,顺便提一下,我还抽空温习了几遍课堂上学过的语法知识。
十月份,我开始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来自高联大纲),体验考研英语的真实感觉。完成这套题后,我转而练习完形填空,比较了《红宝书》和《黄皮书》,最终选择了解释更详尽的黄皮书真题解析(试卷格式),做了从2005年至2009年的题目。之后,我逐年攻克新题型,并整理出常见题目的解题策略。翻译部分,我采取自我翻译,然后核对参考答案,查找生词,逐字逐句对比参考译文,总结翻译技巧(我先把短语和单词逐一翻译,再调整顺序,整合句子含义)。阅读仍然需要每日晨读。在完成上述部分后,我又回到了阅读理解,一如既往地逐字逐句翻译。然而,时间紧迫,我开始处理剩余年份的真题,这次加入了写作部分。遗憾的是,我没有充分练习写作,仅在最后10天整理了两套模版,背了一些大小作文的句子。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饭前午后背单词的习惯,只是不再依赖星火,而是专注那本简洁的战略家书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冶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涵盖了物理化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备考期间,我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是打牢基础的关键。特别是热力学原理,它是理解冶金过程能量转化的基础,需重点掌握。
冶金工艺流程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主要步骤,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的提取和精炼过程,都需有清晰的认知。在这个阶段,我会凭画流程图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将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再者,设备知识也不能忽视。如熔炼设备、精炼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这些都会在实际问题中出现,需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并理解设备的运行参数对冶金过程的影响,能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尽量找一些相关的实验报告来阅读,理解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这不仅能帮助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也能锻炼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
历年真题的练习是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出题人的思路,找出常考的知识点,也有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