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我不认为需要过早开始。虽然有些人主张等到大约八月十号左右政治大纲发布后再着手,但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我是从九月份才开始的。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风中劲草》,不过在新版出版之前,我购买了一本二手的上年版,首先专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它内容有限且变动不大。等到新版《风中劲草》上市后,我便购入了新书以及配套的《1000题》,同时我还额外购买了《肖秀荣1000题》。我在复习时采用了一个方法:将一张纸对折,左侧列出知识点并转化为填空题,右侧则写下答案。复习时遮住右侧的答案,我发现这对提高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总计整理了四本厚厚的笔记,每学完一章,就会做《风中劲草》和《肖秀荣1000题》,然后整理错误题目。尽管这种方法可能显得有些耗时,但对我来说效果显著,我能清晰记住各个选择题的知识点,并能有效排除多项选择题中的迷惑选项。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本人数学从小就不好,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也不牢固,学起数学来很吃力,我用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为这本书上的内容比较基础,把基础打好是最重要的。而身边好多同学买的是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讲的很全,很深,题型都是那种经典难题,比较适合基础好一点的同学来用。笔记好好做,并且他会让你背笔记,因为有一些经典的套路是一定要记住的。数学是每天都要好好学的,一天都不能停下来,一直复习到最后一天,要不,你的手感会没有的。对于那些数学本来就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看高数十八讲来复习,这样你的水平会更加提升一个台阶。总结一下:李永乐老师的书用来夯实基础(适合数学基础一般的同学),张宇老师的高数十八讲用来高分进阶(适合数学基础已经很好的)。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复习,首先得打牢词汇基础,接着进入各专项的强化训练,最后是真题冲刺。一本好的单词书是必需品,但我发现单纯靠机械记忆并不高效。我倾向于通过理解词根词缀以及在语境中记忆单词,这种方法让我觉得学习效率颇高。很多人都推崇张剑的黄皮书,但我个人没使用过,并非它不好,只是因为它的解析太过详尽,我的时间有限,可能不会有耐心细看。相比之下,我更偏爱何凯文的真题解析,他的解题策略和技巧深得我心。
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在强化阶段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别忽略了词汇的记忆。通过阅读,既能增强词汇量,日常积累也同样关键。此外,利用真题来加深对单词实际运用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在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基础理论部分,理解并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基础知识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不仅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数理统计部分主要涉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这部分需能够熟练运用t分布、卡方分布和F分布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流程和原理。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内容往往与实际数据处理紧密相关,所以,熟悉Excel或R语言等数据分析工具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在复习策略上,我建议大家先从教材入手,把每一个概念都吃透,每个公式都推导一遍,这样加深理解。配套的习题集也不能忽视,凭做题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它们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还能你熟悉考试的难度和题型。
在实践中,我经常采用“理解-应用-反思”的学习模式。理解理论后,我会尝试用所学去解答实际问题,反思自有的解题思路,看看是否有更优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在应对复杂问题时更有信心。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不仅互相启发,也能激发学习的热情。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向老师教,他们的经验和指导往往能帮你打开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