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八月中旬启动了政治复习,初期以《精讲精练》一章配合《命题人1000题》一章的方式推进,其间借助老师的指导深化理解。我曾在《精讲精练》的页面间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不少笔记,然而后来却很少回顾。国庆假期归来,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政治复习,接着反向操作,从后往前攻破《命题人讲真题》,专攻选择题,并观察主观题的命题模式。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需要搞清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材料中。接下来,《1000题》进入第二轮,我专注于关键章节,也开始浏览《风中劲草》。一旦拿到《肖八》,便着手做选择题,如果时间允许,也会浏览一下大题内容,并同步关注《形势与政策》。接近尾声时,利用用餐和午休间隙重温《1000题》的错题集。最终阶段,拿到《肖四》后全力以赴做选择题,大题部分则开始了狂热的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直至六月中旬,即在暑假来临之前,需全面研读数学综合教材,如选用张宇或李正元的著作,并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教程。确保覆盖所有书中提及的概念与知识点,不容有任何遗漏。同时,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此阶段只需搭建大致轮廓,不必过分苛求完善,留待后期冲刺阶段再逐步细化和完善,以确保更具针对性。
考研英语方面: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和翻译往往涉及到复杂的长句,这些长句通常是寻找答案的关键所在,所以掌握长句解析显得极其重要。我选择学习何凯文的长难句课程,建议做笔记,因为内容丰富,仅凭记忆力是不够的。至于作文,我是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包括了小作文和大作文,不仅需要练习真题,还要涉及模拟题。教学方法侧重于指导如何运用句型和结构来构建整个作文,避免单纯依赖模板,同时会分享一些最新的英文句型,这实际上相当于提前预测考试热点,但并非简单的猜测题目,而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提升你的英语写作和阅读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使用模板作文,否则一旦被老师识别出来,分数将大打折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极其重要。信号是任何能够携带信息的时间或空间变量,如声音、图像或者电磁波等。需深入理解它们的性质,如连续性、离散性、周期性和能量等,并能熟练应用傅立叶变换进行频域分析。
系统的理解同样关键。一个系统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的实体,其主要特性包括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等。理解这些特性帮助预测系统的行为,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
再者,“信号与系统”的核心之一是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这两种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到复频域,使能在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信号和系统的动态行为。对控制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数字信号处理中,Z变换的应用尤为突出。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法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凭建立状态方程,全面描述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这对理解和设计复杂的动态系统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加深理解。理论学习需扎实,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做习题、模拟实验。利用网络资源,如MOOC课程、论坛讨论等,获取更多的视角和解题思路。
定期复习和总结也很必要。我会定期回顾学过的知识,画出思维导图,把相关概念和公式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能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高的好方式。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能激发思考,共享不同的见解,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