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的,买了蒋中挺的复习全书,看了一遍就开始刷选择题,由于战略性轻敌所以效率不是很高,选择题刷刷的错。不论看书或者背诵,一定要高效完成,尤其是政治,客观题在前期要打好基础,争取做到看过的就全记对了,记对了的做题时不会出错这样才算完美~~,“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害怕考研政治,它非常非常简单”,我就信了,然后就一点一点做。关于真题,当时有人说真题让我们留到考前几天做,我也听了他的建议,个人事后觉得非常不赞成,考前几天我已经被各种几套卷冲昏了头脑,有种题太多了然后无从下手的感觉,导致了真题也没好好看好好做好好分析,就是做了做选择题,至于后面的大题几乎没看,我感觉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好真题也是导致我政治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所以学姐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个人认为前期研究好真题非常重要,包括出题老师的偏好啊、真题的难度啊、风格啊什么的。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在9月之前完整地过两遍教材,但这并不只是机械地海量做题。每完成一个章节的习题后,最好能归纳总结关键知识点,如果条件允许,建立一个个人的纠错本也是个好方法,我自己在学数学时就用到了这个方法,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和题目考察点,避免日后重蹈覆辙。做题必须有针对性和效率!我个人在线性代数部分没看全书,直接用的是李永乐老师的专项教材,它的内容讲解得相当详尽。当时我以为考试不会太难,就没怎么练习高难度题,也没做660题,后期只做了几套模拟试题,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真题上。然而,今年的考试难度比去年高出很多,导致我的数学成绩创下了历史最低,只有118分。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不仅要稳固基础题,更要注重挑战难题!660题、张宇的18讲以及模拟试卷,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无疑应始于词汇与阅读。对于词汇书籍,无需赘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偏爱的选择。关键在于持续反复的记忆,这是我要强调的。我个人的失误是提早开始了阅读练习,单词还没记住多少,就匆匆忙忙去做阅读理解,这使得我进度超前,但并不意味着效果理想。由于词汇基础薄弱,初期的阅读错误频繁,以至于到了后期,当保留下来的真题作为模拟考试时,我发现自己的英语阅读陷入了停滞,那段时期非常煎熬,我不敢接触除真题外的其他阅读材料,生怕干扰思维。然而,久而久之,当我重新接触真题时,阅读能力竟有所下滑。因此,我想提醒大家,务必先巩固词汇基础,再去进行阅读训练。早期阶段,英语学习会占据大量时间,每日记忆一章单词,次日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继续新章节,这样的流程可能会耗去数个小时。阅读方面,第一天完成一篇文章,然后校正;第二天深入理解文章及题目和选项;第三天则要复盘所做的笔记,每天都需投入于英语学习,不间断!否则水平将下滑,我有过两次中断的经历,每次恢复后,阅读水平都明显退步。真题的运用至关重要,额外的习题并无太大价值,只需从1997年起逐年做真题,特别是阅读部分,必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每个选项对应何种类型的问题——是事实细节、主题概括还是观点态度?如何理解和对应选项与原文信息,这些都需要在首次做题时深入剖析。真题需要反复操练,留一些年的题目用于最后的模拟测试。起初,阅读可按篇目逐一攻克,随后逐年集中练习,观察自己的准确率,何时调整做题策略,视个人学习状况而定。我个人推荐黄皮书,它的文章解析对我帮助很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基础知识。在数据结构中,重点理解并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各种数据结构的特性及操作算法,尤其是排序和查找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对操作系统,要深入理解进程、线程的概念,以及内存管理和I/O管理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部分,TCP/IP协议族是核心,需理解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例如TCP和UDP的工作机制。数据库系统部分,SQL语言的使用,关系模型,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等内容不容忽视。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你们凭编写代码来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例如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排序算法,或者模拟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环境。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帮助你巩固知识,还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找到合适的参考资料也至关重要。像"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CLRS)这样的经典教材,以及各种在线教程和论坛都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好网上的开源项目和编程平台,比如GitHub,提升实战能力。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很重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和焦虑。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但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影响效率。
团队学习或找个学习伙伴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你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