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政治的复习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是从9月份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看一章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有的章比较少的可以看两章。看完就把对应章节的练习题做一下,包括每章的课后练习和1000题对应的单选和多选,当然只是看一遍很有可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记住,做完题以后根据错题再把知识点强化一下。有一些知识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最好认真听听老师讲的,有助于理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算是过完了政治的一轮,第二遍重点就是1000题,再做的话错的不少,就是对照错题去巩固知识点,把错题都标注出来,方便以后再看。我把1000题过了不下3遍,但有些错题总是反复错,后来觉得没题做了,看到自习室很多人买了什么800题,就也买了那个来做,个人感觉不好用!题出的剑走偏锋,喜欢抠字眼,与真题的感觉差别还是蛮大的,但还是做完了,但我还是比较容易养成题感的,这样的题做多了会把我思路带偏,以后就没再看过了。真题才是王道!!!然后就是不停的看错题,做肖八,我做真题的时间比较靠后,以至于没有很好的养成题感,这是个教训!真题要反复的进行练习,要留些真题最后进行模拟。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去年三月起正式踏入数学学习的旅程,始终遵循既定的学习计划。课堂上,我专心致志地记录笔记,课后则仔细回顾这些笔记,同时深入研读复习全书的相关章节并认真解答练习题。遇到困难时,我会及时向教师请教,这样的学习循环使我在初期就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后期做真题时感到轻松许多。关键是要尽早开始数学学习,越早越好!这样可以有多次重温的机会。在最后的刷题阶段,拥有一本错题集会非常有益,至少应该用红笔标出做错或未掌握的题目,以便在冲刺阶段多次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坚持背诵单词,间或阅读英文文章。无论多么忙碌,单词学习不能停歇,直至考研的最后一天。这是从我的研友那里学到的经验,起初我不以为然,但到了11月我才深感其重要性,并开始奋力追赶。今年翻译的部分多为当前热门词汇,建议每日花费十分钟浏览新闻,这对英语和政治都很有帮助。此外,历年考试出现的词汇,购入一本真题集就能找到。我后期才意识到这个方法,可惜已走了许多弯路。今年的段落翻译相对容易,但我竟未能完成!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打草稿!我不擅长一气呵成,翻译速度偏慢,当剩下二十分钟时,我还剩两段英译汉未读,不是没抄写,而是没读过!那一刻,我真的心如刀绞,几乎要哭出来。之后,我勉强逐字翻译了其中一段,至于最后一段是否完成,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中间漏译了不少词汇,含义也大多是猜测。尽管如此,最终的成绩还算正常,可能是因为词汇部分做得不错。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时务必提升速度,考前测试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如果翻译慢,就别考虑打草稿了,切勿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方面。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至关重要,包括经典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以及非线性系统模型等。这部分需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前提。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根轨迹法以及奈奎斯特稳定判据都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际问题,凭绘制根轨迹图或进行奈奎斯特图分析,直观地理解系统的稳定性。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的核心。PID控制器是最常见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按系统特性调整参数,是基本要求。对更高级的控制器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虽然在初阶学习中可能不作重点,但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拓宽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凭MATLAB或者Simulink等工具进行仿真,直观看到理论结果在实际系统中的表现,加深理解。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建议找到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案例来研究,比如机器人控制、飞机自动驾驶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起来,会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理解。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多元化的视角会你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