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9月中旬开始准备(前提是你的英语和专业课学的都还好,如果英语和专业课不好的话就一定要提前准备,尤其是英语,专业课在平时上课好好上就问题不大,英语是慢功夫,不过也不用每天费劲的学,只要安排好计划,每天都背一点单词,每天都做一点题,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就好,切忌英语不要用大段的时间来复习,而是零碎的时间。)。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刷了一遍,政治大纲刷了一遍,风中劲草刷了一遍,没有刻意背诵,最后肖秀荣的讲真题刷了一遍,形势与政策方面随便看了看,因为我是文科生,选择题想来凭感觉,所以政治没有花太多时间,大题方面也只背了肖秀荣四套卷,我们这一年奠定了肖老师在考研政治中的领导地位,五题全中。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方面,我在暑假期间仔细研读了李永乐全书两遍,大约解决了书中四分之三的题目,能够独立且准确地解答。于是,九月份我的重心放在了那些初次复习时感到困难或易出错的剩余20%题目上。接着,在十月至十一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演练,完成了十年的试题,每周大概做一至两套,有时只做一套,因为那时课程和政治学习也占据了时间。暑假期间务必给予数学和专业课足够的重视,以免开学后感到压力过大。每次做完试卷,我会根据答案给自己评分,并针对错误的部分追溯相关知识点,通过全书的练习来巩固。初期犯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确保同一知识点的错误不再重复出现。到了十二月直至考试,我对基础知识已有牢固掌握,这个阶段主要是复习和弥补之前的遗漏,将之前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并解决。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朋友来说,别畏惧考研英语,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毫无疑问,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其重要性无需过多赘述……我个人采用的是那本绿色封面的无序版单词书(又大又厚),书中穿插了例句和复杂句子,这样在记忆单词时能增添趣味,避免单调。同时,我还配合使用了一本红色的小册子,它是按词频排列的,分成了高频、中频和低频词汇。
我在暑假前两个月开始背单词,每天大概花费一个小时。暑假期间,则增加到每天两个小时专心于单词。主要依赖那本绿色大书,每天至少投入两小时,完成一到两个单元的单词,连同其中的复杂句子和例句也一并掌握。背单词需要反复,忘掉再背,起初可能会有些艰难,但随着不断积累,会越来越轻松,毕竟单词数量有限,关键是要持之以恒。直到考试前一天,单词的记忆都不能停歇。
暑假结束后,我开始接触阅读理解,直至拿到历年真题。最初阶段,每天只做一篇或两篇,不过要求是深度阅读。遇到任何不认识的单词,我都查阅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确保每天仍有半小时用于单词复习。此时做阅读,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因为模拟题与真题的命题思路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读懂文章,熟悉英文中的复杂句子和语法规则,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单词记忆。
到了十一月初,我开始着手研究真题,如果可以,提前开始更好。英语真题极其宝贵,需要大量时间去深入剖析,特别是阅读部分,要摸清其出题规律,里面有许多巧妙之处。有时文章理解透彻,却选不出答案,原因就在于未把握研究生考试的解题思维,所以多做多读是王道。真题至少要做两遍,阅读部分更是做得越多越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光学”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涵盖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原理,以及光学系统设计、光学仪器的应用等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关键。我建议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干涉和衍射部分,傅里叶变换的理解非常重要,它是连接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重要桥梁。
光学实验也是“工程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光学设备,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菲涅尔圆孔衍射实验等经典实验,不仅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还要学会如何凭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在复习阶段,我习惯于凭做题来巩固知识。《光学》(Hecht)和《工程光学》(郁道银)这两本书的习题非常有代表性,覆盖了大部分考试知识点。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解释,对深化理解大有裨益。
团队学习也是我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策略。我会定期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这种互动不仅能激发新的思考,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我想强调的是,光学并非只是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光学,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光线路径、光场分布等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真正把握住这门学科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