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前面说到英语是靠积累的,而政治不同于英语,它是靠背的。一般来说,进入9月份后,我们才开始复习政治。政治分为5大块,哲学、毛中特、近代史、思修和行策。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复习的重点。哲学部分中的各种原理及方法论基本是高中学习过的,大题部分也是有特定套路的,所以哲学部分拿分相对容易;近代史部分最重要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意义等内容;形势与政策与事实联系较为密切。政治复习推荐大家用肖秀荣出的资料,这是大部分同学都会用的,因为它的知识点很详细,真题解析也较为具体。真题要做,但是真题的答题不一定要像考试那样完整地答下来,可以简要写主要的知识点。最后,一定要做肖秀荣押题卷,因为它押中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就算不是原题,所用材料也有相似之处。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开全面复习书籍,可能会感到吃力,遇到许多难题,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要有耐心逐步推进。到了第二轮阅读,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已经熟悉了。暑期最好能完成两次《复习全书》的通读,若时间紧迫,至少确保高数部分过两遍。首次阅读时需仔细研读,尽量亲自解决每个例题,每章节末尾的习题也要一并完成。在初读过程中,记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目。第二轮就专注于这些标记的题目。第三次阅读大约在12月初开始,这次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定理。我想特别推荐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尽管难度较高,且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类似题型,但它对巩固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极其有益(特别是选择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首选看这部分)。这本书精准地揭示了我们常犯错误的地方。我也三次完整地研读了这本书,有些题目甚至反复琢磨。第一次做660题是在看完《复习全书》第一遍之后,同样标记出错误和有价值的题目,但我没有深入做微积分填空题部分,觉得这部分并不十分必要。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减少了660题的使用,因为虽然它有助于深化理解,但并非理想的应试训练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多做真题!重要的问题要说三遍!英语真题是公认的,无可替代的复习资料,其他资料一概不买不做,只需一本英语真题解析,足矣。你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上下义词汇之间的替换,以及他们的逻辑。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我在第二遍做某篇真题阅读时发现,那篇真题我居然跟第一次做错的一模一样!当时我十分震惊,之后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的确第二遍跟第一遍做,单词的障碍已经大大降低了,然而我还是错了那几道题,连错选的选项都没有变,这就是根深蒂固的思维问题了,也是这个问题惊醒了我,让我更加高效地忍着恶心第二遍做阅读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处理和传输,以及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信号的基本性质和系统的描述方式至关重要。信号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要熟练掌握它们的表示法,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系统理论部分,要深入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这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要掌握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判断,以及系统函数H(s)或H(z)的求解。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也是重要考点,需熟悉Bode图、尼奎斯特稳定判据等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你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凭MATLAB等软件模拟信号处理过程,这将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直观。
理解和应用比记忆更重要。对复杂的公式和定理,不必死记硬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推导过程。例如,理解傅立叶变换的本质是一种从时域到频域的转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并应用。
复习策略也很关键。初期,我建议大家广泛阅读,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中期,凭做题来查漏补缺,强化重点;后期,进行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