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政治多浏览新闻,有下软件,学习中国,紧跟习大大的足迹、思路,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第一遍做1000题没有做笔记,根据解析分册将答案划出背诵,第二遍仍做错的就做了笔记。风中劲草背了两遍,后期就是背肖八,肖四,蒋五的模拟题大题。政治选择题重点对待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央开的大会,选择题重点看了扶贫问题等各个资料都有涉及的问题。针对马原,有梳理框架,将各个原理、方法论放在相应的范畴里。政治的历年真题主要看了选择题,十一月份开始限定时间做成套的真题,主要把握做题节奏和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在挑选复习资料时,我起初购买了《高数18讲》,随后添置了一本二手的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刚开始时,不建议立即研读复习全书,因为它可能会难以理解。最好将复习全书当作工具书,用于查找公式,它适用于强化学习阶段。绝对不能在未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直接阅读此书,因为它整合了一些章节,适用于基础知识已全面掌握后进行巩固提升。书中的技巧总结十分出色,每个例题和习题都应熟练掌握。这并不是一本厚重的书,因此不会带来太大压力。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我并不擅长,因此我的经历仅供参考。英语考试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各校要求各异,选择学校后,你也应明确了具体考察的科目。英语的复习可以稍晚一些开始(大约在4月左右)。初期阶段主要是积累词汇,你可以购买一本单词书,或下载单词学习应用,每天设定学习目标,最好利用早晨和晚餐后的时间来记忆。许多同学推崇朱伟的《恋恋有词》,我个人则是持续到暑假才开始背单词,接着进入真题练习阶段。
此时推荐使用的是《考研真相》近20年的真题集,购入后最好复制一份,因为真题需要反复操练至少两次。真题训练是逐步推进的,暑期期间专注于阅读理解,每天下午定时完成一篇或两篇(后期可增加至四篇),完成后立即核对答案,务必详尽地纠正错误,并记下那些常考但陌生的词汇。初期可能会出现较多错误,无需焦虑,关键是深入理解犯错的原因。考研阅读有一定的规律性,你需要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随着练习的增多,你会逐渐提高答题准确性。同时,每日早晚的单词背诵仍需坚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地质学主要涵盖了地壳形成、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演变以及矿产资源分布等内容。对初学者,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是地壳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分布。这部分知识需凭大量的实物观察和图像识别来加深印象。
地质构造的理解至关重要。褶皱、断裂、节理等构造现象如何影响矿产的形成和分布,是需深入研究的。地质年代学也是个重点,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对和绝对地质年代的判定方法,对解析地质历史有重要意义。
再者,地貌学部分,要理解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地貌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塑造脚下的大地。这不仅帮助理解地质现象,也是进行矿产普查的基础。
至于矿产资源分布,需结合地质背景,了解各种矿床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勘查方法。这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具备一定的实地考察和分析能力。
学习普通地质学,我推荐的方法是结合教材和实际。阅读教科书的,多看地质图,尝试解读其中的信息。参加野外实习或实地考察,直接接触真实的地质环境,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利用网络资源,如观看地质学家的讲座,查阅最新的科研论文,都能使知识更加鲜活。
我还发现,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柱状图是很好的复习工具,它们能帮助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增强理解和应用。定期回顾和总结,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是保持知识点持久记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