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主要看肖秀荣的政治强化三件套,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把知识点结合1000题过一遍。政治知识点看完了后政治这块就可以以做选择题为主了,这时候可以结合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题虽然全但没有针对性。肖秀荣的政治1000题做完之后,可以反复看错题。11月份开始就可以尝试背诵大题了,具体是《8套卷》,然后蒋的《真题百分百》,然后逐渐12月份,大力背诵《肖老师4套卷》《蒋老师五套卷》,熟悉重点;做过的选择题错了的,无论是《1000题》还是各试卷上的都要记牢,《风中劲草》也要时时翻阅。每天做一套,保持敏感性就好了,时间腾出来给英语,专业课。考试前一周在疯狂背四套卷里面的大题押题,我政治考的不高,能给的建议就这样。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四本基本教科书、观看张宇的教学视频、使用一本粉红色的全面复习资料、完成张宇的1000题集、解决张宇的全套真题解析、以及他的八套和四套模拟试卷,还有合工大的五套模拟试题。我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完成了660题,并再次详尽地复习了全书内容。之后,我开始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上午8:30至11:30)来演练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宇的三十年真题集。由于期间偶尔因校务而中断,直至10月底我才完成了第一轮真题练习。紧接着,我挑选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真题集中与数三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合工大超越系列的历史模拟题,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大约十套左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在这部分投入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作文分为大小作文,小作文一般是书信,大作文一般是图的作文。英语的作文是有套路的,难度不大,后期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搞定。资料推荐何凯文,觉得挺不错的,他会给你总结实用的句型和套路,写作的复习一般在11.12月进行,在背完一些作文和句型后,考前练手是最重要的,最后半个月最好每天都自己仿写一篇文章,这样考试就手到擒来了。另外,书写也是很重要的,我之前的英文书写不好看,所以我专门买了两本英文字帖练了半年,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完型我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重在平时积累和对句子的感觉,以及联系上下文的能力,做过几篇之后一定能找到感觉,千万别在没开始的时候就放弃这10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的学习首先需掌握基本概念。遥感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探测技术,凭收集电磁波信息来分析地表特性。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可见光、红外、雷达等如何捕捉并解析这些信息是基础。理解像分辨率、辐射校正、地理定位等核心术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技巧是关键。包括图像增强、分类、解译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凭图像分类识别土地利用类型,解译则能帮助深入理解地物属性。这些都需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如ENVI、ERDAS等,并结合GIS进行综合分析。
再者,遥感的应用领域广泛,从气候变化监测到城市规划,从灾害应急响应到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其身影。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应用,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加深对遥感的理解。
实践操作是提升技能的关键。尝试去做一些小项目,比如分析卫星图像,进行地物识别,或者参与一些科研课题,这会你对遥感有更深的认识。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因遥感往往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和他人交流能碰撞出新的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遇到难题,我会积极寻求解答,无论是向导师教,还是在线上论坛交流,都能获得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