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份的暑假开始研习政治,首先以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入门,反复练习三次,旨在奠定基础,以便后续能够从容应对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初次尝试可能会觉得进度较慢,遇到很多难题,但不必担心,因为题目后都标有对应的页面号码,你可以参照精讲精练查找相关知识点,并每日复习这些标记内容,无需分散到其他部分。第二次练习时,你会发现自己答题速度明显提升,同时结合精讲精练的知识点,第三次则更专注于深入理解精讲精练。
完成这个阶段后,你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清楚每个问题涉及哪个部分,确保无遗漏。之后,你需要放下1000题,转而专心刷肖八、蒋中挺的五套卷,每天解决两套。在接近尾声时,用一周时间处理任汝芬的四套卷和肖秀荣的四套卷,同样是每天两套。在这个过程中,回顾并分析错误和印象模糊的题目至关重要。如今的政治考试更加灵活,只依赖某一位老师的题目是不够的,广泛接触各种选择题能让你熟悉多种题型,不受特定出题风格限制。
考前最后一周,建议尝试做近两到三年的真实试题中的选择题,以适应考研的出题模式。对于真题的答案不必过于纠结,因为每年的考研热点都在变化。完成肖秀荣四套卷后,开始背诵政治大题,此时距离考研大约两周,每天坚持背诵四套卷的大题,这些题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热门话题,构成了答题的基础理论。即使考试的大题风格有所变动,所有考生都是在同一基础上竞争。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或两个月内该复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事实上,不论是复习英语还是专业课都应该这样做,把自己近期内该复习哪些知识提前做一个规划,然后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施行。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制定好了计划后我就会很努力的把它完成,时间不够的话就挤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减少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等。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前,我首先把12年的真题做了一遍,我因为大一时数学学的还行,好多内容都还记得,实在不记得的就查阅一下课本,再加上12年的试卷本身就不算太难,所以做完了真题之后感觉还好。我这样做不仅让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只要我肯认真复习,只要我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透彻了解,考高分对我来说也许就不会是一个梦了。于是我就开始给自己制定了短期内的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是王道!!!真题的话建议用“五步法”:第一步做题,第二步自己翻译阅读(写下来~),第三步结合解析分析题目,第四步对照自己的翻译,第五步摘抄词汇和句子以后记忆。这一遍下来基本俩小时就过去了,趁着美好的上午还有点尾巴看看专业课或者政治吧~(到后期速度会加快)总之,英语的复习贵在持之以恒,掌握章法,有持无恐。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一定要清楚这些概念的物理含义,不仅仅是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力学原理。
掌握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例如,截面法、能量法、虚功原理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对复杂的结构或受力情况,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析。熟练使用截面超级和静不定问题的处理也是必备技能。
再者,实验是材料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实验,直观地观察到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拉伸试验、扭转试验等,不仅要在实验室动手做,还要能解析实验数据,理解其背后反映的材料性质。
习题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大量的习题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你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建议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反复练习,理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理解和应用是学习材料力学的核心。不要仅仅停留在记忆公式上,要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设计、评估或者预测结构的性能。这种应用性思考会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展示自有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耐心和毅力。多向老师教,与同学讨论,甚至凭网络资源寻找解答。每一个难题都是提升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