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约在10月份启动了政治复习,每天专注于选择题,不过量不大。我挑选了一本类似教科书的资料(我选择了《风中劲草》),每天都仔细研读一部分。实证显示,许多权威专家指出的重点确为必考内容,但他们未特别提及的部分也可能成为考点,这就是你可以超越他人的关键所在。深入阅读并基于理解掌握选择题,不必一味死记硬背。对于大题,我通常在考前20天左右开始准备,每天熟记两到三题,主要是为了考试时能有话可说。即使无法完全背诵,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你之前奠定的良好基础会让你应对任何题目都能洋洋洒洒地写出满满的答案。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小作文基本是书信或邮件,分为建议信,感谢信,推荐信等七八种,每种背诵一些经典的历年真题,一定要背熟,做到下笔如行云流水,想到中文,对应的英文可以脱口而出。大作文可以分为人生哲理类,环境保护类,热点话题类等等,还是每一类背一篇范文,对于自己感觉经典的句式一定要记牢并改写。真正考场上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基本是靠自己的第一反应,所以背诵不在多而在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同时,背下来后要默写,一定要落实到纸上,切忌自以为背的很好,但整篇很多拼写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包括管理学基础理论、运筹学、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你需理解和掌握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核心概念,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运筹学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线性规划、网络模型、动态规划等方法要熟练应用。
信息系统部分,不仅需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更要熟悉数据库管理和编程语言,如SQL和Python,这些都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这些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应用场景。
再者,数据分析是这个专业的重头戏。统计学知识是基础,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都要能够灵活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它们是解析大量数据,发现规律,进行预测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不仅仅是记忆,是要能够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运筹学和编程,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只有凭实践真正掌握。对数据分析,除了理解统计原理,还要动手操作,使用真实的或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实战能力。
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这能帮助你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方法,拓宽视野。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自己,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