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是关键。我个人使用了疾风劲草作为参考资料,感觉相当实用,尤其对于提升选择题能力很有帮助。由于我已经反复做了多次1000题,所以没有再涉及肖秀荣的八套卷,毕竟时间有限。但如果时间允许,我还是建议购买并完成,因为肖老师的试题无疑是最能贴近真实考试风格的。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学的高数真的基本全部忘光,所以重新买了同济和浙大的数学教材重新开始学习,看完一节做一节的习题,因为大三专业课很多,所以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特别少,所以没能自己独立做课后题,都是直接看着答案做的,可想而知看了一遍教材之后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备受打击,自己基本不能完整的做出一道题,所以又是边看答案边做的,这件事真的是提别后悔,建议学弟学妹们做全书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做一遍想一遍再看答案,虽然会慢一点但是会有很大提高,锻炼解题能力。就这样全书的高数部分看了两遍,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高数辅导讲义,两遍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辅导讲义。。。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并不是看的遍数越多掌握的就越好,只有自己面对问题能够有思路,能独立解决才是最好的,我看了很多遍,配合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有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子用来做第二遍,期间在网上打印了好多其他老师出的模拟题做了一下,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等。。。提醒大家看全书和辅导讲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总结,这样以便于后期做真题的时候翻阅。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解题的关键,而我当时因为紧张导致阅读难以进行。不过还好,我对语言的感觉还在,尽管完形填空可能错误颇多,但由于其分值不高,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记忆词汇、演练真题和撰写作文。在复习初期,我与许多同学一样,坚决每天背诵图书馆借来的单词书中的几页,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间隙时间学习。无论重复多少次,词汇的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习惯需要持续保持。大约从六月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不断重复练习,多次分析并解决问题。我选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包含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总的来说,考试前要确保手感不减。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作文,将作文分解成9个部分,按照各个部分的模板填充内容,最终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热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热量传递的规律和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这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理解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基础理论,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传热过程中的数值计算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凭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熟练运用努塞尔数、普朗特数等无量纲参数,以及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求解策略。对辐射传热,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的应用和灰体假设的理解也非常重要。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加深理解。
再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传热学的应用广泛,如制冷设备的设计、建筑节能、环保设备的热工性能分析等。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传热过程的分析和优化,这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导师指导,及时解决困惑,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模拟试题的训练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了解自有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