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材料题一共是五道,分别是马哲、毛泽东思想、近代史、思修和形势政策。应对材料题主要依靠背卷子。大约在十一月底会有肖秀荣八套卷出来,所要做的是把所有卷子的材料题看着题目对应着答案背下来,同时材料题涉及的知识点对应到风中劲草中去背一背。在十二月底的时候会有冲刺四套卷,五套卷,都可以买来看看,但肖秀荣的四套卷必须买,必须全部背会(押题非常准)不要忽略的是卷子里的选择题也要做,单选的最后一题和多选的最后一题为时事政治,必须积累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定义的理解,扩展的思维,扎实的计算,这三样都不能缺少,缺少一样就不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解题。幸运的是身为理科生,这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相信网上已经有很多有关《李永乐全书》的介绍和推荐了,我用的也基本是他的书,不过不同的是,我有自己专门的小册子,包含相似的知识点,容易错误的地方,平日里对一些相关知识的感悟等等。建议有时间的人这么去做,如果时间不够就没必要了——《全书》拿下4遍保证无压力。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向来不佳,自高中以来就未曾有过突破,这似乎也是许多理工科学子的普遍困扰。在所有科目中,英语算是我得分较低的一项,因此对此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你们可以视作一种参考。短期内大幅提升英语水平并不现实,它需要逐步积累,所以我建议不要中断学习,持之以恒。我购买了一本词汇书,自行研读,并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忆单词。我不主张专门腾出大块时间来背诵,那样可能会事倍功半,但务必在日常间隙中坚持记词,直至考试前一天。单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有些人过于依赖解题技巧或语感,但我认为,如果你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关键句中的词汇都不认识,那该如何应对?依靠技巧吗?如果连内容都看不懂,只能瞎猜,或者换个说法,带着技巧去猜测!因此,切勿轻视单词的学习。对于完形填空,我通过做真题并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理清全文的逻辑关系,逐渐提高了准确率。所以,别轻易放弃完形填空,做一做,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进步明显的。我买的真题集附有答案解析,阅读理解部分还列出重要词汇和文章译文。完成练习后,我会分析试卷,背诵其中的关键单词,先尝试自我翻译,再与标准译文对比,找出差异。这一过程贯穿始终。直到12月我才着手准备作文,考前模拟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写作,结合之前背诵的优秀范文,颇有帮助。考前一周,我用真题进行了实战演练,保持答题状态。总的来说,我将真题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植物生理学是理解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关键。它涵盖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平衡、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对光合作用,掌握卡尔文循环和光反应的细节至关重要,这是植物能量获取的主要途径。要理解呼吸过程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等步骤,这些都是植物体内能量转化的关键环节。了解植物对环境胁迫如干旱、盐碱、寒冷的响应机制也是重要的内容。
生物化学则更侧重于分子层面的理解。蛋白质、核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特别地,酶的催化机理和代谢途径如TCA循环、尿素循环等,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也与植物营养紧密相关。例如,氮素吸收与硝酸还原酶、氨同化酶的作用,磷素吸收与磷酸酶的关联,都是植物营养学的重要知识点。
学习这两门课,我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凭阅读原著文献,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和机制,并尝试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定期做题和模拟实验,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或者参与学术讨论,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
在复习阶段,我会制作思维导图,把关键知识点梳理出来,这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我会进行自我测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以此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