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12月到考试前,我花半天在政治上了,之前都是晚上看两三个小时。要理解了核心的精神,把每个论述的大点串起来。这最后一个半月,我买了两个小册子,28道题和将中挺的核心考点预测。我就觉得小书好拿,而且那些我都掌握了也就足够了,但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记住的。我最后一星期还买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红宝书当然是最重要的参考书,能多看就多看。觉得基础不好可以边看边做选择题,肖老师的1000题就可以。时间紧任务重的同学可以考虑用风中劲草,虽然书中错误不少,可是条理很清晰,适合背诵。主观题一般成绩差距不大,后期的冲刺班轰炸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考研数学方面:
从3月至6月是打基础的关键期,务必要仔细研读教科书,这段时间不宜过于侧重做大量习题。现在已经5月了,推荐购买一份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以加深对考试内容的理解。若进度允许,可以提前翻阅全面复习书籍。6月至10月为强化学习阶段,可选用张宇的十八讲、汤家凤的1800题或李永乐的四件套660题等资料,按照知识点或章节灵活刷题,关键是要构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此期间,也可尝试一些提高难度的题目,以拓宽解题思维,目标是在两个月内完成。8月起,应开始接触历年真题,若自认为学习状况良好,可以从1987年开始;若觉得需要加强,可以从2005年起刷题,确保在10月前至少完成一轮真题训练。10月之后直至12月的考研前夕,要对真题中的题型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的11月至12月是冲刺阶段,重温全书,巩固知识点,并安排模拟考试,市场上有很多模拟试卷可供选择,如汤家凤八套卷、李永乐八套卷及哈工大超越数学八套卷等。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很好,但方法也很普通,就是多看多记。语法和单词很重要,语法不行的就买本高中语法书看,记单词从七月份开始一直到十月下旬,每天一个单元,反复循环记忆,三轮左右吧。一个单元前期大概要五十多分钟,后两轮就很快了。我每天英语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不到,记完单词后就是做阅读,黄皮书是首选,我买了英语全套,阅读的基础版提高版,完形,新题型,翻译,作文,真题详解。有必要提出的是真题如何使用。先做完一遍后,很多人是再做一遍,我不是这样的。我用的是珍藏版,就是分部分的,阅读在一块,作文在一块。先做完试卷分册对完答案,就看那本厚的,读文章,好的句子就用红笔标记,直接抄写下来也行,后期复习时专门空出一段时间背诵记忆,既训练语感,也积累语料。把上面的工作全做完基本也只有半个月时间了,接下来买几套模拟卷做做。关于作文的复习,我觉得语料很重要,背几句相关的好句子很重要,其他的格式化的东西很简单,记住,灵活使用就行,要记住作文是梯度打分的,先分档再打分,定档很重要,大家看具体要求就能知道作文的努力方向在哪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载流子的性质,包括电子和空穴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PN结的工作原理,以及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和功能也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半导体物理的核心,理解和记忆它们需耐心和细心。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不容忽视。例如,了解硅、锗等元素半导体和III-V族、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的性质,以及掺杂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见考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知识也会在这里得到应用,如费米-狄拉克分布的理解,对理解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电子状态至关重要。
再者,半导体的能带理论是半导体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解导带、价带、禁带的概念,以及能带图的变化规律,帮助你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性以及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载流子的漂移、扩散、散射等现象,以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概念,也是理解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关键。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课本和课堂笔记,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练习。理解大于记忆,尝试从原理出发去解释现象,不是死记硬背。多看一些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升理论深度和广度。遇到难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教,讨论的过程往往能帮助你打开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