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块我真是有发言权,虽然政治拉分不大,但是容易拖后腿,政治建议出了大纲后开始复习,大纲大概九月中出,出了后,请迅速购买,时间宝贵。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大纲,我当时规定是每天看30页,第一部分马原比较难,每天二十页,争取每句话都看到看懂。看完之后,开始做配套的1000题(每天同步做)。做完对答案,把每道题和每道题的解析再看一遍(心里默记),特别是错的题在大纲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虽然后面你不会再有时间看大纲,但是画得过程就是记忆。总之,你从复习政治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记忆,千万别拖到最后。看完大纲做完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0月中旬了,对,我之所以这么计算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掐准复习的节奏。接下来就开始找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题了,个人推荐的选择有大纲解析配套的习题册或者风中劲草。这次就可以快速刷一遍题了,刷题就是记忆,重要的事说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返回大纲或者看解析弄懂。大概十一月上旬就可以结束刷题了,十一月非常关键,因为你要再刷一遍1000题,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背诵版知识点,做完肖秀荣八套卷,看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十二月就是题海战术,把所有你能找到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当然是肖爷爷的四套卷。考前两周开始背四套卷大题,开始背不住没关系,反正你在考试前一定要背熟,不然你就别睡觉了,通宵背。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贴士,我喜欢找重点,不喜欢做无用功,所以我会找几套比较重要的不同机构的模拟题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大题重合率,重合率高的一定是重点,没有重合的一定不要放弃,不然就有可能掉坑里。因为去年就反押题了,我记得当时四套卷里只压中了一道题,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发现其它题曾经在某地看过,记得大概的知识点。所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训练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有重合的题至少要认真看两遍,有个印象,万一考到呢。对了,考前一定要再复习一遍时政小册子,因为感觉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最后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时间,12月之前都是一上午,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12月会适当延长,至于延长多少看个人的进度,主要是要协调好每一科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起,我开始了英语单词的学习,因为那时候我已决定要考研,并为此购买了《红宝书》作为词汇教材。初次翻阅时,感觉相当艰难,很多单词既陌生又难以记忆,但我仍然坚持下去,我认为反复是关键,至少需要看上十遍。在备考期间,每当学习疲惫时,我会翻看单词来稍作休息。随着进度,速度逐渐加快,到最后阶段,我可以在五天内完整过一遍单词书。
如今看到有人习惯抄写单词的中文释义,我个人认为这并不高效。这样做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毕竟阅读理解更为重要,大致理解含义就足够了,许多单词其实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至于阅读训练,我当时选择了星火的《阅读100篇》,每日练习一至两篇。但后来我发现这些模拟题与真实考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建议主要还是应该以真题为核心,100篇或200篇这样的辅助材料只需用来熟悉文章结构,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答案。
真题无疑是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反复研读了三遍。对于作文部分,关键是结构和句子表达。我背诵了老师推荐的30篇范文。此外,自己动手写了几篇,提炼出一个通用的写作框架,这样一来,考试时就能直接套用,节省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这是一个融合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我认为,理解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基础,例如学习过程、教学模式、评估策略等。要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在学习中,我经常凭阅读教育研究论文来深化理解,并尝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进行设计,这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JAVA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需扎实的编程基础和好的逻辑思维。JAVA语言的学习,我建议从基本语法开始,逐步深入到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多线程等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编写代码、做项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及其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凭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这些复杂的知识结构,结合实际网络操作加深理解。
在备考期间,我坚持定期复习,每天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并保持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足的休息,以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我还参加了线上学习小组,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难题,互相激励,这对我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