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份我几乎没有阅读书籍,注意力难以集中,偶尔会关注一些政治动态。今年的政治教育开始展现出改革的初步形态,虽然考查的重点依然相同,但考试方式有所转变,更接近于高考的形式,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因此,牢固掌握政治知识点(特别是关键词如主旨、关键点、立足点等)是基本要求,同时需要进行联想、理解和感受,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对于重要知识点要深入思考。跟随肖老师的步伐学习政治至关重要,他的题目最能体现考研的真实水平,近年来他在考研分析题上的预测准确率极高。例如,2014年内参命中四道大题,最后四套题又猜中三题;2015年内参和最后四套题各中一道大题,同时选择题也有几题命中。在考研冲刺阶段,风中劲草提炼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背诵。对于其他的政治模拟试题,分析题可挑选部分练习,选择题则可用于手感训练,不必过于纠结。选择题应多加练习。此外,可以适度做些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重点在于分析解答的角度和步骤,设想如果换作自己会如何回答,哪些知识点会被忽视等,自我提问以梳理解题思路。最后四套卷固然需要背诵,但不能完全依赖押题,掌握答题技巧才是最稳妥的方法,这样在考场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从小到大数学一直都是最拿手的学科。所以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好好学数学,这门课是必须花上足够的时间精力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是一门最能拉开差距的课,是公式定理太多,都需要记,我当时就是一些公式记不住,只能考场上现推;还有就是技巧性很强,题型变化很多,必须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
考研英语方面:
大概到了清明前后,我开始做97年到07年的阅读。一天一篇做精读,精读的要求是1.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2.没有一个句子读不懂3.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错。刚开始精读一篇文章大概要三四个小时,我基本是都是全文翻译的,一直大概5月底做完吧。(刚开始精读很慢,到后来熟了会快起来,到后面一个小时多能搞定一篇)然后在暑假开始之前的一个月,每天对做过的文章进行回顾(大概每篇文章都看过五六遍甚至更多),还是上面的三个要求,一定要严格记住那三个要求。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基础知识。在我看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首先要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直观感知。例如,在力学部分,需理解牛顿三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在热学中,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是核心,要学会如何凭温度、内能等概念去描述和预测系统的状态变化。
电磁学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灵魂,它揭示了电场、磁场与电磁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对物理电子学尤其重要,因电子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都离不开电磁场的理解。至于光学,从几何光学到波动光学,再到现代光学,不仅要理解光的本质,还需能够运用傅立叶光学分析和设计光学系统。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里程碑,它的引入打破了经典物理的框架,为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不确定性原理是关键,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学习普通物理,除了课本知识,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验帮助直观感受物理规律,增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多做习题和模拟题,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解题技巧,这对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是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都能深化理解,激发思考。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