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1)复习启动时间:文科生适宜从九月起开始备考,而对于理科生,最好在九月前理解掌握哲学知识,随后全面展开复习。如果具备一定的政治基础,十月启动复习也完全来得及。
2)参考资料选择:购买大纲的替代方案是去复印店获取复印件;大纲的主要作用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作为查阅工具,帮助填补知识盲点。我个人倾向于《风中劲草》,只需购买背诵版,无需购入练习册。若遇到书中未涵盖的内容,可参照大纲以获取更多信息。对于练习题,肖秀荣的书籍是个不错的选择。
3)学习与练习的顺序:有些人习惯先通读全书再做题,有些人则喜欢边读边练。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但推荐的方式是先熟记知识点,再适度做题。切勿盲目刷题,与其花费十分钟做十道题记忆一个概念,不如专心致志地用五分钟深入学习它。
4)政治分数差异可能不会过于显著,但至少需达到及格线。政治科目达线通常不算太难,只要你踏踏实实复习,应该能顺利过关。
考研数学方面:
尽管今年的考题难度较高,但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并不在少数。我自四月份起便开始了复习之旅,精心制作了两本我认为无比宝贵的笔记,几乎每天都重温一遍。接着,我投身于李永乐老师的全套教材,其中包含的题目类型都是经典之作。起初,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但一旦深入其中,便会逐渐找到手感。初期做题速度较慢,错误多时难免沮丧,但我依然坚持不懈。完成这两本书的练习后,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十月份,我开始攻克历年真题,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一二年的试题,留出几套作为后期模拟考试之用。第二次刷真题时,我使用了宇哥的真题全解析。此阶段结束后,我开始接触模拟试题,包括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以及李永乐老师的6+2。后期,我每天早上抽出三小时模拟实战做题,次日上午则用于批改和整理。错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需要反复温故。实际上,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做题,题量上去了,能力自然而然会提升。有趣的是,最后我的考研成绩与宇哥八套卷四套卷的平均分数相差无几。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二战时,只把真题的阅读做了两遍,因为,一战时,已经把真题看了5遍,题目真的就是全记住了,这两遍只是在研究文章了。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大量的做英语阅读。我买了一本《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和《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都做完了,在8月份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压根就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就把这段时间只安排了背单词和每天两篇阅读上。平时积累:个人感觉作文是要尽早开始准备的,不开始背范文的话,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我是在背过一些范文后再去看阅读的时候,发现阅读中的很多句子完全是和作文主题相契合的,而且句式自然优美,用词也简洁,完全可以用到作文里来嘛,但我这点做的不好,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在做完阅读之后,把一些适合写到作文里的句子摘抄下来,成为自己的作文材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原子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等基础内容。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固体物理的基础,要深入理解各种晶体类型(如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的特点和性质。晶格振动部分,波矢、声学波和光学波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质的热力学性质,需清晰把握。至于能带理论,这是理解导电性和半导体性质的关键,要理解满带、空带、禁带等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公式推导和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固体物理涉及大量的物理定律和公式,例如傅里叶变换在晶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布洛赫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能带图的绘制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提高。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的真题,这样既能熟悉考试风格,也能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再者,实验和实例的理解也是学习固体物理的有效方式。比如,凭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加深对能带结构和载流子迁移的理解。理解并分析实验数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深刻。
讨论和交流同样重要。找一个学习小组,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也可能发现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