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在政治复习上,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策略。等到考试大纲公布后才着手购书。上次初次尝试时,我提前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结果大纲更新幅度巨大,导致我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而且书籍内容杂乱,难以梳理关键信息。今年,我决定等待大纲发布后再行动,目标明确——购买红皮书!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出版物,每年的大纲都是以此为基准,大纲本身并不需要特别购买,只需查看电子版了解变动即可。但红皮书(大纲解析)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我还练习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石磊的1500题。两本书各有特色,1000题侧重基础,答案大多能在书中找到,也是许多人选择的原因,可以迅速完成;而1500题我个人认为非常出色,与大纲知识点完全吻合,并且解析详尽明了。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有很多基础性的内容,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需要在第一阶段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研数学的各个考点、知识点系统性的过一遍。如果基础不好的可以看下同济的课本。我个人基础比较好,没有看,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先学了一些简单的题目的解题思路,然后就开始看复习全书了。在六月前我差不多把全书过了两遍,660上做了一些题目。个人感觉660题目不是很好,和考研数学不是一个套路,没时间可以不做。复习全书里的定义定理推论例题习题一定要全都认认真真的做,不要眼高手低,数学光看书是没有用的,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来做题,然后整理一本错题本,一本笔记本,做完题目要多总结。整个考研数学二本书大概就100多个题型,只要掌握了题型以及每个题型的方法,怎么难的题目都会慢慢变简单的。PS:看到小题分了,改分的确全国最严,所以大家做题既要保证正确,还要保证细节不丢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也是准备最充分的一门课,对于这门课,我觉得背单词和多做阅读是成败的关键。考研词汇量要求比较高,单词记忆应该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我当时买了白色封面的那本词汇记忆书,我觉得这本书的好处是内容比较生动鲜活,彩色印刷有插图看着也不累,每天坚持看两个单元,多看几遍益处很大。阅读我是先做了黄皮的那本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基础篇,刚开始不要太快,坚持每天都做,保持状态在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再精度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并把每一篇都翻译一遍,再分析几遍,分析真题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光知道每一题每一个选项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而且要知道其它三个选项哪儿错了并分析考研阅读选项设置的共同点。对于作文,我只有一点,千万要自己做模板别用现成模板,这是我今年的血泪教训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材料力学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静力学、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机械传动方式,轴承类型及其应用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务必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设计部分是机械设计的重点,包括机构设计和零部件设计。对机构设计,要熟悉各种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对零部件设计,则需了解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以及疲劳破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升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材料的选也是考察的重点。你需熟知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场合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设计中重要,也常常会出现选题或填空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关键。理解是前提,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应对各种问题。记忆则是必要的,尤其是那些公式、参数和定理,需反复记忆。实践则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凭做习题、模拟设计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历年真题和参考书是非常好的复习资料。凭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把握考试的出题趋势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参考书上的例题和解析帮助你深化理解,拓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