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备考的最佳时期介于七月中旬至九月之间。这门学科的一大亮点是其极高的效益比,例如,我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71分,而英语学习了十个月才拿到67分。对于学习策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想着重指出的是,政治科目越是深入学习,难度就越低。初期的书籍是最具挑战性的,尤其是哲学部分,它需要深度理解。然而,随着课程进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得相对容易些,历史纲要更是如此。至于思想道德修养,短短两天就能完成复习。因此,不必害怕哲学部分的困难,因为后续并不会变得更艰难。此科目的学习曲线并不像数学那样线性递增。接下来,让我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考研数学方面:
在彻底通读完书籍三遍之后,我便不再频繁查阅整本书,而是将其作为参考工具,仅在解答问题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才会翻开查找。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重心转向了李永乐的历年试题和模拟卷,我会在早晨连续三个小时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来完成这些题目,一题接一题,对于不懂的部分会深入剖析,确保完全理解和掌握。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开始背单词,暑假主要是学习阅读,因为得阅读者得天下嘛,用了黄皮的单词书,单词书过完了就用软件扇贝,一天一百到二百里面有几十个生词,剩下的是熟词,一遍一遍过,打卡一般100到120天就可以刷真题了。英语的真题我视如珍宝,两天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要重视。我英语可能没考的理想中那么好,除了客观原因外,作文可能是失分主要项。作文我一直没怎么认真准备,辅导班的老师天天催促我自己写作文,可我就是不当回事,后悔啊,到最后小作文根本就没时间准备了,所以可能在作文上有点吃亏,呜呜,希望后来者引以为戒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个涵盖了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广泛领域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相变以及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有深入的理解。特别地,理解并掌握晶格理论、晶体缺陷和固体溶液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因这些知识点经常会在考试中出现。
对相图的学习,不仅需各种典型相图,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艺条件对相图的影响。例如,二元相图中的共晶、包晶、匀晶反应,以及三元相图的杠杆定律等,都是常考点。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和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在扩散部分,理解扩散机制,如空位扩散、间隙扩散等,并能计算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是考试的重点。固态相变,如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等,需理解其微观机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至于具体的高分子和复合材料部分,要熟悉它们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特别是聚合物的链结构、取向、结晶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尝试凭做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多看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
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寻找导师指导,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技术。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