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有整理笔记和错题集。每章我都会在笔记本上做错题笔记,记下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最后阶段这本笔记很重要。至于错题集,我把自己做错的或者做的时候不确定答案的题目都手打整理成错题集,包括《冲刺八套卷》的错题,然后打印,冲刺阶段的时候拿出来做。看一遍错题笔记再做错题,第一遍看我不会在上面做笔记,只在题号左边写答案,依然会错会犹豫的题目画个圈。第二遍的时候遮住左边的答案,为了节约时间只做画了圈的题目,这次做完就在题目旁边作笔记,某个选项为什么是错的/正确时间/正确内容。错题集是要反复看的,特别是画圈的题目,那些总是错的题目就用红笔额外标记。因为总有些内容不是靠理解的,它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大纲原文不包括它,那他就是错的;他看起来很不合理太绝对,但大纲说他是对的,那他就是对的。这种,个人觉得只能靠死记和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参考的是王江涛的英语高分作文,特别关注了小作文和大作文各十篇的必背篇章。在日常阅读训练时,我会备有一个专用笔记本,用来记录真题中适合引用到作文的语句。每天抽出时间熟悉这些句子,数量不必过多,精通二三十句就足够使作文更具亮点。想象一下,如果每个考生都使用相同的模板,阅卷老师得多无奈啊。(一遍又一遍,毫无新意...)因此,购买现成的作文模板是可以的,但务必个性化改造,使其带有你的独特风格,然后牢记于心,考试时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对于小作文,无需过多策略,多背诵是关键。小作文属于应用文,通常有固定的框架,所以每种类型的范文都要熟记。大作文则更注重文采和结构,我结合了朱伟和王江涛的作文方法,提炼出两套个人模板,并花了一个月时间来熟练掌握,力求融会贯通。构建模板后,应多动手实践,找一位英语水平较高的朋友帮忙修改,进步会很明显。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的学科。核心知识点包括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在复习时,我注重理解每个概念的基本原理,比如元素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各种化学性质。配位化学部分的配合物稳定性和反应机制也需深入理解。多做实验题,掌握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也是关键,因无机化学的实验技能在考研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有机化学则更偏重于结构和反应。主要复习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反应。比如,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记忆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和典型反应,如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理解反应机理,如SN1、SN2、E1、E2等取代和消除反应,是提升答题能力的重要步骤。立体化学和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需反复推敲,形成直观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对复杂的化学反应或理论,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进行记忆会事半功倍。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我还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十分有帮助。
苏州大学的考研题目往往结合实际问题,所以关注科研动态,了解一些前沿研究也是必要的。例如,纳米材料、能源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可能会涉及到无机化学的知识,药物设计、生物大分子合成等方面的内容可能涉及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