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12月15日-考研结束:各种模拟预测题纷纷登场,这里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基本是人手一套,不要迟疑,买来赶紧把客观题做了,按照之前的流程对待客观题。4套卷就是专门为了主观题准备的,如果你不想留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上,那就建议你只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三个类别。自我评估,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数学复习通常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你可以选择研读教科书,但目前市面上的复习全书也非常完善,可以直接使用。其中,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配以张宇1000题;汤家凤的复习全书及1800题;还有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推荐挑选一套跟进。(我个人是完成了所有这些题目的)。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大约从3月持续到7月,主要任务是学习复习全书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必强求全部做完。第二轮复习集中在8月至9月,期间除了继续练习,还可以尝试张宇的新习题集,如闭关修炼180题,或初步接触历年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即10月至11月,应专注于做真题,从1987年至最近一年,如果时间充足,尽可能多做;若时间有限,至少要做近十年的真题,并重复练习。考试前夕,可以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卷,如最后八套卷或四套卷来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毕竟少,为了增加英语的阅读量于是我们不得不购买一套英语模拟题,做模拟题的方法与做真题类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做模拟题不能死抠,毕竟模拟题的严谨度不如真题。答案和正确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握做题的过程,积累做题的经验,寻找做题的感觉。考研英语核心在阅读和写作,阅读练习还是以真题为主,要反反复复多做几遍,这里介绍一个阅读四步走:1、浏览题干,划出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大写字母等);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且注意做记号;3、比对问题,准确定位;4、仔细对照,找出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与自动化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传递函数、根轨迹、频率特性等,是学习的基础。我个人认为,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对传递函数,你需明白它是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数学工具,能够反映出输入信号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方式。在学习时,我会凭大量的例题去理解和应用,绘制零极点图也能帮助我直观地理解其特性。
根轨迹分析则是另一个关键点,它能帮助了解系统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我建议多动手画图,结合实际问题去理解各种参数变化对根轨迹的影响,这样加深印象。
频率响应法则是一个实用的设计工具,凭Bode图或Nyquist图,直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这部分需大量练习,以熟悉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实践-反馈”的循环模式。每次学习新的知识点后,都会尝试解决相关的习题,对照答案反思自有的思路是否正确,不断调整和优化。我还经常参加线上线下的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教材的选,我推荐胡寿松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这本书讲解清晰,例子丰富,非常适合自学。利用网络资源,比如Coursera、Khan Academy上的相关课程,也作为辅助学习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