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在政治复习上,我采取了一种更为谨慎的策略。等到考试大纲公布后才着手购书。上次初次尝试时,我提前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结果大纲更新幅度巨大,导致我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而且书籍内容杂乱,难以梳理关键信息。今年,我决定等待大纲发布后再行动,目标明确——购买红皮书!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出版物,每年的大纲都是以此为基准,大纲本身并不需要特别购买,只需查看电子版了解变动即可。但红皮书(大纲解析)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我还练习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石磊的1500题。两本书各有特色,1000题侧重基础,答案大多能在书中找到,也是许多人选择的原因,可以迅速完成;而1500题我个人认为非常出色,与大纲知识点完全吻合,并且解析详尽明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实在记不清自己究竟刷了多少遍真题了,反正次数多到数不过来。刚开始时,我会完整地一套一套做,然后逐渐转为按主题板块来练习。你会发现,从十年前开始,试题的出题模式逐渐显现出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总结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建立一个错题本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我个人喜欢用A4的活页纸,这样便于整理。说实话,到最后整整用掉了一包,500张纸都不够用(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核心在于均衡,关键是要平衡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句子排列和写作。每项都需要同等关注,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请注意,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展开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写作部分相对较易提升,因此可以将其留到最后阶段重点突击。对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钻研。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稍作复习;若时间紧张,不必强求,因其分数比重不大,且准确率难以确保(实际上,随机猜测与精心准备在完型上的得分差距并不明显,故其复习效益较低)。然而,翻译和句子排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的效益回报非常高,甚至超越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类题目处理不当或未能预留充足的时间。所以,务必要重视翻译和排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是基础,包括价格决定机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理论等。这些概念和模型是构建整个微观经济学框架的关键。市场失灵和公共政策部分也是考察的重点,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理解及解决策略。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则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核心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的应用,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国际经济学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两大部分。从古典的绝对优势理论到现代的新贸易理论,需理解各种理论背后的假设和推导过程。在国际金融方面,汇率决定、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需有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对每个理论,不仅要明白它的含义,还要能用它来解释实际现象。做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侧重点。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帮助在大脑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知识网络。
关注时事新闻,结合实际案例去思考经济问题,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当看到贸易争端时,思考这对各国GDP、就业、汇率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将使答案更具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