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单选及多选:基本就是考大纲里的内容了,少数是时事。大纲是我查阅细节的资料,请相信我,大纲才是王道,你只要通过其它方式了解各章节重点就好,这是政治,最多哲学部分晦涩难懂一点,其它部分大纲都写得很详细很清楚了,你需要做的是先一遍一遍的看它们,慢慢熟悉它们,然后按重点记住它们,建议到了后期可以自己疏理每章的构架、重点,以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自己看着这份构架图去还原每个知识点,这就达到了极致: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当然不可否认,这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大题:第一题肯定是马哲,基本都是给例子让你说明用了什么原理,然后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么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么说来解答也就简单了吧,就按这思路去靠大纲的内容呗,这是死的。之后的大题无非是经济、政治、社会管理、改革、文化建设、历史联系现实、道德和法律这几个方面,解题思路都是先读材料,马上联系回大纲里对应的内容,联系材料表达出来,然后一般都需要再联系现实去扩散,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英语考试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掌控阅读,谁就能主宰全局。在这里,我要强烈推荐使用英语真题,它们无比珍贵!(请脑补三次重复)首先,入手近几年的真题,完成后再去购买更早年的,我从1997年到2020年的所有真题都做了至少三遍。第一次是专注做题,接着就是归纳经验,找出错误,审视理解过程的误区,并着重记住真题中的词汇。张剑的黄皮书很出色,提供了详尽的解题策略、翻译以及附加题目,还解析了关键单词,对于全方位备考英语的人来说非常适用,几乎涵盖了所有你需要的资源,让你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准备考试。我一直用这套真题,没做任何模拟题或预测卷,不过这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最近年的真题尤其有价值,别留到最后当预测题,重要性高的内容要提早掌握。即使较旧的真题,尽管题型和分数可能有所变动,但它们承载着出题人的智慧,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在刷题阶段(9月至11月底),我们要深度钻研真题(尤其是近8年的)。每完成一篇,首先要深究每道错题的解题路径和误导选项的错误根源,然后逐句精读文章和作文样本,确保每个单词、短语都熟悉,每个句子都能理解,并收集范文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信号的基本类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以及噪声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构建通信系统基础的重要元素。
深入理解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傅立叶变换是分析信号频率特性和处理信号的关键工具,在通信系统中,无论是频谱分析还是滤波器设计,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对Z变换的理解也很重要,它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
再者,通信系统中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也是核心内容。例如,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纠错编码如奇偶校验、CRC、汉明码,以及卷积码和 Turbo 码等,对理解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机制极其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动手实践。凭使用MATLAB或Python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加深理解。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遇到难题时,不要怕,尝试从基础知识出发,一步步推导,或者寻找相关的案例解析,都能帮助你突破难点。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十分有益。与同学交流思路,互相解答疑惑,能够提高思考深度和广度。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发展,也能帮助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通信原理。
保持耐心和毅力是长期学习的动力源泉。通信原理的学习可能一开始会感到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逐步积累,定能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掌握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