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购买大纲后,我在九月初便开始了阅读。起初,只是单纯看书,发现记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转为边读边做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看完一部分内容,我会做一份概括,这确实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接着,每学完一章,我会配合着做相应的1000题练习。一开始,我对马原感到相当困扰,内容繁多且难以理解。不过,当我尝试将知识点整理到纸上时,理解就变得清晰多了。通常,我会在八开纸上绘制出章节框架并摘录关键信息,虽然看似耗时,但我坚持每天晚上八点至十一点专心于政治学习。对于马原和毛概这样的难点,我允许自己一天吸收一章,而近代史和思修则相对简单,有时一天能完成三到四章。到了十一月,市面上会出现一些冲刺阶段的重点考点背诵手册,无论是购买还是下载电子版,我认为这些都很有用。由于只包含精华部分,背诵起来更为轻松,同时,它们也能帮助我回顾红宝书的内容。如果有些地方记不清楚,我可以随时翻阅红宝书来巩固。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让我们从研读《高等数学》的同济版本着手,接着可以浏览李永乐的全书或张宇的十八讲。接下来,我们要仔细研究线性代数的教材,紧随其后的是张宇的线代九讲。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如此反复研习两三轮,你会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牢记重要的公式、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些内容仍然不熟悉,那就再重复一次!然后,进入实战阶段,练习历年真题,并尝试模拟试题(张宇的模拟卷非常值得推荐)。此刻,我们并非盲目刷题,而是深思熟虑题目设计的意图,理解为何这样设置,如何应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当你洞悉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胜利就在眼前!十月份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初时可能会遗忘不少知识点,但这恰是自我检测的好时机,务必整理好错误题集。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值得各做一遍,因为他们的解题角度各异,能拓宽你的思路。到了十一月中旬,建议试试李永乐的6+2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十二月,合工大的模拟试卷会发布,如果有空,务必完成,因为这些题目往往与真题有所重叠。
考研英语方面:
我重新安排了英语学习计划,考虑到逐日研习一套真题的速度偏缓,我选择在一整个下午限时完成整套试题,通常控制在85至88分钟内。然后,我只核对答案而不查看解析,接着我会重读原文,并记下每篇文章的新词汇到我的小型单词笔记本中,同时进行逐句口头翻译。这样的流程大约耗时四小时。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阅读英文文章的经历,假如内容是我们熟悉且适应的领域,即便遇到较长或复杂的句子,阅读起来依然流畅,速度自然得以保障。对于时间充裕的人来说,最好尽早养成每天花费10到15分钟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尤其是那些具有专业倾向的文章,这样能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对语言的敏锐度。坚持一两个月后,这将极大地提升你的语感和推测理解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能源动力综合”这门科目,需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燃烧学等。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状态参数和过程分析是基础,流体力学则需深入理解流动的基本规律和控制方程,特别是理想气体和可压缩流动的部分。燃烧学部分,重点在于燃烧反应机理、火焰传播和燃烧效率的计算。
进阶内容如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是考试的重点。比如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涡扇发动机的工作流程、喷气发动机的推力计算等,这些都需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熟悉各种推进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先从教科书入手,逐章逐节地阅读并做笔记,将每一个概念、公式和定理都理解透彻。凭做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查阅资料或者教老师和同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推进系统模型,模拟其工作过程,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一些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验,你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的工程问题,对考试也有很大帮助。
定期复习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我建议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回顾本周所学,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以便于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