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用过早准备因为没必要而且也没时间,所以等到大纲解析下来以后再准备也来得及,政治复习的前期跟着老师上课,理解了很多知识点,就不用死记硬背太多东西,政治大题目相差不会太多,分数主要还是在选择题特别是多选上有差距。我是从7月份开始,每天学英语和专业课累了的时候可以看半个小时的政治,坚持下来。这样的话就是每天不用在政治花大功夫,但日积月累,等到九十月份再开始背笔记,那时候再做做1000题,背背自己记得讲义。
考研数学方面:
满分是150,我个人认为数学的成败就是你考研的成败,是重中之重。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数学分数不够高导致总分不过线,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所以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在数学上。我是从3月开始看数学的,我刚开始看的是高数课本,而且把课后题都做了一遍,定理的证明也认真的看了看,第一遍主要是把课本的定理和公式都记下来,基本题会做,没必要深究,第二遍看复习全书时再深究,以节省时间。笔记在第一遍做不做都行。第一遍我大概是在暑假之前看完了,然后我花一个月的时间把知识都学的差不多,之后跟着专题训练和拔高走,自己再刷很多遍真题,最后的分数我自己很满意。数学内容不难,但是较为灵活,而且要求很细心,毕竟我觉得后期主要是比谁比较细心~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学习中,首要任务无疑是积累词汇。然而,面对那些只有单词和释义的书籍,我常常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疲倦;尝试记忆单词、释义再加上例句,内容繁多,往往导致我在第二天几乎全然忘记。与同学交流心得也无法有效克服遗忘问题。实际上,考研所需的词汇量大约只有3000个左右,而大多数大纲和参考书列出的则是五千甚至更多,这无疑加大了记忆的难度。专注于这些核心词汇,它们仅涵盖考研相关的含义,顿时让我感到轻松不少,我的词汇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按照导师为我制定的计划,起初每天攻克一个单元的单词;次日,我会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学习新的单元。经过两三个轮回,我可以逐渐加快进度,比如第一天学习1到3单元,第二天则学2到4单元。备考期间直至考试前一天,都要坚持不懈,并结合做真题,你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稳步的进步。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不必过分专注于翻译部分。依我的经历来看,如果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翻译得分自然也不会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原因,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振动与波动等内容。这门学科深入严谨,需有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静力学部分,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力的定义、力的效果、力系的简化等是关键。尤其要注意的是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平衡问题时极其重要。了解并掌握静力学基本定理,如三力汇交原理、二力杆原理以及转动效应原理,能够帮助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动力学部分,牛顿定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要熟练运用这些定律去分析物体的动态行为,例如自由落体、斜抛运动等经典问题。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处理碰撞、爆炸等问题时非常有用。对刚体动力学,了解角动量和转动惯量的概念,并能应用达朗贝尔原理进行动态分析,将大大提升解题能力。
再者,振动与波动部分,需理解简谐振动的基本特性,掌握描述振动的各种参数,如振幅、频率、初相位等。波的传播特性,如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以及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应用也需熟记于心。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每学完一个新概念或定理,都要尝试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定期复习,避免知识遗忘,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可能的话,找到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建议,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