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是晚饭结束以后就出去读读政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也就半小时的事,读个一两章,然后做个题比如肖秀荣一千题,基本上二十来天能把三本书看个一遍(不看思修就可以)从题里找不足。我做题太晚了,就最后只能做个风中劲草的真题,别做风中劲草模拟题,他那个题太多了,质量还不好,你就做一千题就ok,我是十一月才开始做题的,然后当时就感觉是有点晚了,因为书也没读完。不过真题一定要做,这是必须的,接着我就听了冲刺课,基本上你就可以只复习他上课讲的内容了,我没有看风中劲草那本重点书,是在最后的时候熬夜看的,看完以后做题,发现错的更多,就果断没再看了,不过说实话,他那个强化班的那个厚一点的书还挺有用的,然后老师比较靠谱的,接着就开始做成套的题,肖八,肖四,任四(这个是任燕翔的哈),还有常成的四套题,今年说蒋中挺命中了好几道,所以你们也做做蒋中挺的题。客观题一定要一直做,不能放弃,我舍友做到最后选择题就能对十来分今年考试的时候政治还是不错,所以不要放弃,那些模拟题都只是给你感觉得不能决定。
考研数学方面:
11月初——考研到来:刷2017——2010的真题。方法和全书相同,但从这时开始必须限时做题,批改,看坐错的类型。将错的标记出来,真题我也是做到了三刷。后面有时间做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比起真题会大些,但我觉得题目出的都不错,自己时间没来及,也只是做了三套,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词汇学习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从开始记忆便要坚持到考试前一天,一刻不停歇。这大概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巩固语法知识。尽管有些前辈认为语法并非重点,无需特意复习,但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还是提前梳理一遍语法,因为扎实的语法基础对理解复杂句子至关重要。在对考研所需的词汇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便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Part A、B、C。Part A是传统的长篇阅读(包含4篇文章,每篇5题,每题2分,总计40分);Part B通常称为新题型;Part C是翻译题,两部分各含5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阅读占据了英语总分的60%,可以说,英语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表现,而Part A更是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Part A,你需要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考研阅读与四六级阅读的解题策略有所不同,四六级做得出色并不代表考研阅读也能得心应手。为了在考研英语中取得高分,大阅读部分失分不宜过多,理想状态是20道题错5题以内,更佳的情况是3题以内,失误越少越好。我个人使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暑假后期及9月期间,我会专注于做真题阅读,并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重复练习。在多次练习中,你会发现之前做对的题目可能依然会出错,错误的题目也可能再次犯错,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步消化真题,特别是错误的部分,坚信量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的飞跃。同时,在做阅读时要注意时间管理,以防考研时无法按时完成试卷。建议在日常模拟中,一次性完成四篇阅读,控制在70分钟之内。初期阶段,务必给予英语足够的重视,每年都有许多人因英语单科未达标而失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凝固过程等多个核心领域。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晶格参数、布拉维晶系以及点阵类型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不仅需理论学习,更需凭绘制和解析晶格来加深理解。
相图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工具,理解和运用相图能帮助预测和控制材料的性质。你需熟悉不同类型的相图,如二元、三元相图,并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做大量的相图分析练习题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再者,扩散和固态反应是材料性能改变的关键过程。掌握Fick定律、扩散机制以及影响扩散的因素,能够帮助你理解材料的微观变化。对凝固过程的理解,特别是结晶动力学和形核生长理论,将有助于你了解材料的宏观形态形成。
学习方法方面,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关键。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比如凭设计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非常重要,使用历年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办法。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也能从他人的视角中获取新的启示。
保持好的心态是考研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面对困难和压力,要学会调整,坚信自己,坚持到底。每个人的学习路径都有所不同,找到最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和方法,你也会在考研路上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