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3月到6月每天读半个小时的政治哲学部分不需要背下来读一读就行,我觉得自己看书比较节约时间,在8月份的时候我画完画晚上回来就会刷肖秀荣的1000题,先把哲学部分刷完。(因为哲学很重要,通过3-6月份的每日晨读,做选择题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如果还是不记得就多看几遍)然后再买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随便翻翻后面的。主要是选择题,看完一个单元就去做对应的一千题,然后等待肖大大的最后八套最后4套开始狂背。9月新大纲发布,迅速看看变化(各家都会有现成的总结,自己落实到书本就可,适当删除和补充),选择题巩固方法是结合1000题,把厚厚的大纲和其他练习题细化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在1000题上增添新知识或者删除旧的。这样的整理会让注意力更集中,比起只看书或者一直练习效果更好。而且,最后阶段的复习只看1000题的习题册几乎能涵盖所有知识点。之后的知识点总结,可以结合肖秀荣,蒋中挺和腿姐3人的内容,一人为主,其他略看,覆盖全局。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底子并不牢固,所以我选择了同济的教材来学习,这个教材我反反复复读了两次,之后我对高等数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另外,许多人推荐的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去年版本是粉色封面的,我也有所涉猎。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急于一头扎进复习全书中,因为基础知识若未巩固,做题会感到相当吃力。做这本全书时,建议自行做一些整理和概括,因为我觉得书中的知识点稍显零散。至于辅助教材,我采用了高数和线性代数的教科书及其配套的习题解答,特别是同济第七版的高数,其相应的习题答案可以找到电子版的。
考研英语方面:
绝不能忽视英语词汇的学习,我选择的是何凯文的1575词汇书,总共分为21个单元。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全面,对提升后续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每个词都配有近义词,内容详尽无遗。初次记忆的过程相当艰难,我耗费了大约一个半月才完成第一轮背诵,起初的确感到压力山大,但到了第二轮就明显顺畅多了。这种方法的效果显著,最好在五月份之前能完成第一遍。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复习进度来规划,比如我在后期可能每隔一两天就会回顾一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土力学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含水量、孔隙比等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土壤的分类及其特性,如粘性土、砂土、砾石土的差异,也是需深入理解的内容。
土力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效应力原理、剪切强度理论等。尤其是Mohr-Coulomb破坏准则,它是分析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工具,一定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概念及计算也常出现在试题中,需扎实地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再者,对土力学的应用部分,比如地基处理、边坡稳定分析、土压力计算等内容,不仅要求理解基本原理,还需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这部分往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对考生的理解深度和宽度都有较高要求。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凭做习题和模拟试卷来巩固知识,理解并应用理论。寻找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论理解,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大家定期复习,避免遗忘。建立自有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教,切勿遗留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