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我也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个人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参加一个辅导班有助于深入理解概念。建议是从9月份开始阅读《风中劲草》(那时候新大纲可能还没发布,你可以先看去年的版本)。同时,结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把《精讲精练》当作参考工具书,只需在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查阅,不需要通读。等大纲公布后,徐涛会推出一本黄色封皮的书籍,这本书非常实用且篇幅不长,易于快速浏览。我后期主要依赖这本书,但它对知识点的覆盖不够全面,需要你自行将遗漏的部分补充到小黄书中。
进入11月和12月,你应该集中精力做各类模拟试卷的选择题,并熟记肖四肖八的大题。我尝试过的模拟卷包括徐涛8套卷(强烈推荐)、阮4套卷(也推荐)、任汝芬4套卷(不太满意)、肖8(极力推荐)以及肖4(极度推荐,大题务必全文背诵,因为预测极其准确,选择题设计得较为基础,可选做)。徐涛还有一本包含20个重点题目的册子,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并非只对应20道题目,记忆量较大。因此,我建议以肖4肖8为主进行大题背诵,徐涛的20题作为辅助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路径包括通读教科书,如果时间允许,可挑做教材的三分之一练习题。不论是采用权威的经典教材还是学校指定的课本皆可,对于考试大纲中未涉及的部分,可以适当忽略。高等数学部分,推荐深入研读书本,若教材难度较大,可以参考汤家凤、张宇、李永乐或王式安的相关辅导书籍。对于时间宽裕的学生,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全书是一个好选择。依据个人进度自由调整学习计划。将过往在真题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整理到空白纸上,大概积累了三页,每天抽出十分钟浏览一下。这种做法有助于在下次遇到类似易错点时提高警惕,实践证明这对我颇有成效,尽管有时仍会出现一些新的失误......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还不错,学习了很多英语阅读答题的技巧,方法很多,挑一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英语阅读是重头戏,得阅读者得天下。词汇要拓展,语法要学习,如果分析不了句子,理解更从何而谈。英语作文要提前练习,不要都寄希望于冲刺阶段,到时候会很紧张。之前轻松地多做一些,冲刺阶段的压力就小一些。英语模板很重要,是作文的骨架。要多看范文,从中吸收较好的又较适合自己的结构和句子,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模板。句式要多变幻,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字数里充分卖弄你的写作技巧,尽量避开频繁使用的句子,给阅卷老师制造新颖的假象,对你的分数有好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的频域表示——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分析是解析信号本质的关键工具,熟练掌握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也是深入理解系统特性的基础,特别是在解决线性时不变系统问题中。
系统的概念和性质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应能区分因果性和稳定性,理解并应用系统函数H(s)或H(z)来描述系统的频率响应。零极点图是理解系统动态行为的有效手段,需能够绘制和分析它,这对预测系统性能和设计滤波器等实际问题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再者,线性卷积和圆周卷积是常考知识点,要熟练掌握其计算规则,特别是凭DFT(离散傅立叶变换)进行快速卷积的方法。系统框图的简化和综合也是需重视的部分,这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系统的工作原理。
学习“信号与系统”并非一蹴就,需大量的实践和思考。建议多做习题,尤其是经典的信号处理问题,如滤波器设计、信号恢复等。编程实现例如使用MATLAB,帮助更直观地理解信号处理的过程。理解物理背景和应用场景,比如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会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且有深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关键。参加一些实际项目或者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科院(国科大)声学研究所这样的科研环境中,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