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书是肖秀荣那本1000题和风中劲草三套,肖秀荣的书说是‘1000题’,其实怎么也得有3000,所以也就是说这3000题加上风中劲草那整整一册书我全都做了一遍,合起来怎么也得做了4、5000道政治选择题。当然我当时在学时并不是追求数量,只是希望自己多见识一些题,而且这些题我做完一遍后的错题以及当时蒙对的题我都用笔做下标记,然后第二遍再做时专门做那些错题,第二遍又做错的再重点标记做第三遍,第三遍后第四遍……是的,政治的这两册题我做了近四遍,甚至马原那章因为难我做了更多遍…...所以政治的复习真的是问心无愧了,在当时的复习过程中也感觉良好,至于怎么就考了那么低的分数,真的只有声叹息了。政治要想拿高分选择题一定要抓住,选择题是考好的关键,尤其是多选题。所以,多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多看看答案分析,多想想出题人的思路。总的来说,政治复习应当要多练、多看、多想、多比较、多总结,知识面广对做对选择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关注热点问题,也可多看看考研名师的微博吸取一些在做题中接触不到的热点。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要做的就是过教材。同济第六版高数和线代,根据考研大纲,把要考的知识点梳理一遍,概念,定理,公式要理解,熟记。课后习题不必全做,选择性的做一些即可(就当时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题就行)。暑假开始后,我开始看二李的《复习全书》,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可能会感觉很难,不用担心,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要做的就是绕过去,做个记号,等第二遍再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不过这本书只看高数就行,线代部分可以选择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讲义》。十一月中旬之前要结束《全书》复习,开始真题练习。真题是最好的辅导材料,也要至少两遍以上。尤其是近五年的要做三遍。至于各类模拟题,选择性做一些即可。就我所看的,市面上很少有模拟题和真题出的在一个水平上的。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基础是词汇,在我看来,词汇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我们最终的英语分数。我们现在会听很多人发帖子说,文章读不懂也能够把题目做对,别听他们扯淡。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更应该把词汇这个基础打的牢固了,才能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个质的提升。我用的英语词汇书是绿皮乱序版,其实哪本都一样,就那么多常考词汇,本质差别不大,关键是要背,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背一遍就要在第一页空白页的地方标记下来,注明这一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好给自己打气。到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记了足足12遍了。之后一直到考试前又过了几遍,加起来算是15遍至少了。所以,对待单词请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英语真题毕竟少,为了增加英语的阅读量于是我们不得不购买一套英语模拟题,做模拟题的方法与做真题类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做模拟题不能死抠,毕竟模拟题的严谨度不如真题。答案和正确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握做题的过程,积累做题的经验,寻找做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含量以及结构等信息的获取方法。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了解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公式和定律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如朗伯-比尔定律、滴定分析中的计算公式、质谱法的基本理论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这些公式,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分析化学的实验部分常常涉及到各种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比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熟悉每一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也要掌握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这对解答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分析化学知识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检测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水质、土壤、气体污染物的测定方法,这些都需你有扎实的分析化学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后,一定要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多看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不仅拓宽视野,还能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实验过程。
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定期复习,保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专注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等,它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解答疑惑的机会。
不要忘记与同学交流讨论,有时候,他人的见解可能会启发思考,带来新的学习灵感。分析化学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去学,一定能够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