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7月末持续到10月初,我会仔细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本书,尤其重视前两者,确保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并梳理清楚知识框架,然后进行记忆。在繁重的考研复习期间,阅读政治书籍可以作为一种轻松的调节,每当学习感到疲倦时,我会抽两个小时来专注政治。对于后两门课程,我可以快速浏览,重点记忆章节概述。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从10月中旬到11月底,我会做风中劲草的选择题集和历年真题来提升应试能力。最后,从12月初到12月底,我将集中精力做肖四等预测卷,并且背诵大题答案。或许你不明白为什么看政治课本这么重要,实际上,在这四门科目中,政治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容易提分。政治的核心是选择题,而要做好选择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考研数学方面:
我前期数学主要是看书和课后题,在此不详细讲了。中期记了厚厚的一本笔记以便以后复习用,连着题源1000题做,虽然可能有些人说题源1000题比较偏,首先不说1000题,你得找到大量题目有针对性得练习,可以是汤加凤1800(好像叫这个把),或者李永乐660,都是可以得,做1000题确实很虐,但是考研得过程本来就是虐自己得过程,你能比别人虐,那就比别人更能抗压,然后做《十年真题解析》第二遍。并开始做《400题》,但是做到前几章就感觉很难放弃了。做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之前整理的错题。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我是在单词记忆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看真题的,重点做近十年。第一遍每两天一篇阅读,每天两个小时,先做一遍,再看不会的单词和长难句,然后通篇手写翻译下来(这部分比较费时),顺便练习了翻译部分,之后再分析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答题规律。第一遍用时较长,但要精读,在以后的复习中,单词没多大问题时就着重分析文章结构和问题,尽量多做几遍,就能大致摸清出题规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理论是基础。供求模型是分析市场行为的基本工具,需深入理解价格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以及价格变动如何影响市场均衡。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也是关键,它们解释了个体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这部分的学习,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体经济现象。GDP、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是重要考点。理解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方式,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是必备的知识点。IS-LM模型、AD-AS模型等经典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也需花费时间去熟练掌握。
再者,实证经济学部分则要求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了解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提升答题深度的关键。这部分的学习,除了理解理论,还需大量实践,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有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精读教材,把握基础知识。辅以高质量的参考书和讲义,扩展知识视野。定期做一些模拟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风格。经济学是一个需思考的学科,遇到问题要勇于提问,积极讨论,这会大大加深理解。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力量。与他人交流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路。自我讲解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手段,它能迫使你清晰地梳理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