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基于我个人的经历,参加政治辅导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部分人在考研期间都对这一领域不太了解。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比如马克思哲学和政经,没有专业指导的话,这些概念可能显得相当抽象和深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且成效不佳。此外,政治的知识点繁多且琐碎,容易遗忘,需要定期回顾巩固。挑选优质的辅导教材也很关键,按照考试大纲的结构整理历年的真题,有助于识别考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强化记忆,免得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感到茫然无措。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之初,我选择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书籍来奠定基础,掌握各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每本书的课后练习我都亲自动手完成。至于复习的范围和考试的重点,我会参照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来指导。关于概率论,我想特别提一下,虽然在大学时期我觉得这门课程相对容易,但在考研过程中,我发现它实际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特别是数理统计的部分。对于数学而言,如果想要取得高分,我建议从基础知识着手,自我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掌握极限计算的关键点、运用表格快速解决积分问题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策略,并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他人详尽的讲解。此外,每道题目都应全力以赴地解答,即使一眼看上去就会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弥补这一疏忽。
考研英语方面:
九月份,距离考试前夕:每日安排半小时记忆单词,力求持之以恒。开始提前规划你的写作模版,对于平日碰到的语言优美、句型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表达,应及时整理并熟记。每周力争完成一篇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如果可能,可请教师指导修正。这种持续练习在考场上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对于阅读理解,需通过真题训练,首次练习应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鉴于考研英语的时间紧迫,每篇阅读的分配时间大致为12至15分钟。第二次研读真题时,务必深入理解并尝试全文翻译,这将对后期的翻译部分和提升阅读理解技能有所帮助。真题是英语学习的宝贵资料,务必充分利用。至于完形填空,无需投入过多时间,通过实践真题寻找感觉即可。翻译部分虽耗时且分数不高,但追求高分者仍需努力。新题型有多种类型,建议尝试一些模拟题,由于真题数量有限,但仍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而且这一部分确实有些依赖运气。总的来说,阅读和作文合计70分,无疑是复习的重点。阅读理解中常出现同义词替换等规律,随着时间推移,你将逐渐掌握。作文方面,你需要构建一个适用性强的模板,并积累各种精彩可引用的句子和事例,如经典的海伦凯勒、贝多芬、方仲永,以及更现代的互联网、马云等实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环境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科目。它包括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子领域,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环境化学部分,理解各类污染物的性质、转化机制以及环境行为是关键。这部分需大量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是要理解背后的原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等。凭构建概念图,将知识点相互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环境生物学则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降解过程等。这里,理解生命系统的动态平衡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至关重要。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帮助更好地掌握。
环境工程学部分主要关注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这部分需一定的计算能力,熟悉各种工艺流程,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很好的练习方式。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应用-反思”是一个有效的循环。先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凭做题或案例分析来应用这些知识,再反思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避免短期记忆的遗忘。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的好办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激发思考,弥补个人盲点。还有,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