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题我背了肖四和小黄书。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认为大题的背诵可以选择两个老师的冲刺资料,因为虽然大体中的重点非常明确,但是不同老师给出的答案可能有所差别。比如今年肖秀荣老师的某题答案就成了政治大题的材料,而背两个老师的资料可以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是大题分差不太大,大家没必要把重点放在大题提分上,基本大家政治分差不大,大题分差更是很小很小。 接下来,自习室里还有我的研友开始都开始背《风中劲草》了,江湖传言这是一本编写的非常好的材料,知识体系划分的非常明显。但是可能我不太习惯该书的编写方式,并且因为当时的时间实在太紧张,所以三大本材料我浅尝辄止了,当然,我还觉得他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第二轮我主要依靠的材料是肖秀荣考点预测和肖秀荣八套卷,并且顺手还把去年的四套预测卷拿来做了。感觉还不错,反正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很迷信肖秀荣系列,可能是用着顺手的原因吧。
考研英语方面:
再精湛的阅读技巧也比不上积累词汇和广泛阅读。阅读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础上的。我不推荐大量练习模拟试题,真正有价值的应当是精研真题。我曾两次深入研究真题阅读,第一次独立完成并校对答案,第二次则是逐题细致分析,每个单词都查阅含义。每天早晨,我会重读前一天解析完毕的文章,确保没有任何理解上的盲点。最终,我在考试时实现了浏览一次题目就能确定正确选项的目标。对于写作部分,可以参考王江涛的作品,熟记一些优秀范文,并尝试仿写。关键是保持字迹清晰,尽量避免涂改。
考研专业课方面:
谈谈普通物理。这是一门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的课程。力学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是基础;热学要掌握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特别是熵的概念;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光学则需理解波动光和粒子光的双象性。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题能力。
是量子力学,这是研究原子、分子及更小尺度现象的理论工具。薛定谔方程是入门的关键,它描述了粒子在量子态下的运动。波函数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其概率解释帮助理解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我在学习量子力学时,常常凭画图和构建模型来辅助理解,阅读经典论文和案例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理论的应用理解。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模拟试题的训练不可忽视,它们能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了解命题趋势。遇到难题时,别忘了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讨论和交流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