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建议结合大纲解析和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学习,每学习完大纲的一个部分,立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推荐使用铅笔作答,以便于回顾时能重复利用这些高质量的题目。对于那些在理科领域或是政治基础稍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大纲解析,标记重要段落和知识点,以加强理解和记忆。我个人来自文科背景,政治底子还可以,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后,也尝试了大纲解析的配套练习,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复习。在冲刺阶段,我采用了《风中劲草》作为背诵资料,感觉还算有效,但务必尽可能地熟记,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背诵肖四,我也不例外,尽管不够熟练,关键是形成深刻的印象,考试时能自如地展开论述。所以,不论如何,尽量提炼关键点,并确保每个回答区域都充实填写,这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底子相对单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起步、提升和冲刺三个阶段。因为长时间没接触,我对数学有些生疏,于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复习,起初还认为数学挺简单的,但当尝试复习全书时,我发现自己完全懵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直接挑战全书可能更合适。我因为基础弱,遇到难题只能反复研究课本和例题,才逐渐理解。我先把基础知识掌握了,然后再处理提高篇中的错题。做题时,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各类题目,比如错误题、迷惑题和关键题,这样下次重做就能心中有数。在强化阶段,我把高分题做了四遍,我认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掌握各种题型,融会贯通才是关键。接下来的巩固和冲刺阶段,我会专注于真题,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错误的地方需要反复操练,真题的价值超越所有参考资料和模拟试题。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英语基础较差,其他由于自己最后自己新题型,完型,作文都属于放弃那种,这些都考的不好。阅读理解首先是单词,现在就可以每天背1到2小时。然后直接分析真题,四个小时分析一篇阅读理解,或者好几天分析一篇阅读理解都不为过,要认真理解分析每一句话,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每段讲了什么,段段之间什么关系,句句之间什么关系,哪些是转折的地方(也是命题人最喜欢命题的地方),通过一些词来把握作者的感情等,这些都要脑子里反复想。每篇文章的5个选择也要很珍惜,不要随便做一遍马上翻答案,然后参考张剑的黄皮书,看怎么解释的,这样没用,我的建议是第一遍按照时间来做一整套试卷,时间超了也没事,然后再分析,分析文章完了,在分析题目,如此反复,一直到你分析到极致了,已经在怎么分析找不到新的灵感和感悟了,你可以去参考张剑的分析,看看自己哪些没分析到位的地方,这样你才能理解透彻。新题型其实很简单,不管是选句填空还是排序,根据上下文联系,尤其是并列段(两段一般第一句很明显并列关系),关键词重复,上段末句出现一个新词,下段对这个词展开论述啥的,反正自己真题一题一题自己做,不能随便应付,你思考的越多,越深刻,这些知识变成你的就越多,考试时才能自己独立做出正确答案来。作文:我作文不好,写的东西很幼稚,我建议作文不好的同学背背海天28套,可以提前买去年的,早点背反复背,在自己把真题作文写写,认真批改,语法句子啥的看看有啥问题。翻译,阅读做好了,单词认识了,把真题翻译反复做也大致可以了。完型是鸡肋,我这次完型做的还行,是运气好,这次完型很简单,这块大家如果时间不对,就放一放,主要在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行为、决策理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全面且扎实的掌握。特别是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必须熟记于心。
理解并运用管理模型和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SWOT分析、PESTLE分析、平衡计分卡等,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它们的含义,更要学会在实际案例中应用。这需你多做案例分析,凭实践来加深理解。
再者,管理学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对任何一个管理问题,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形成自有的见解,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时多做一些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题,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关注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发展动态也非常重要。比如,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数字化转型、创新管理、社会责任等热点话题,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内容。你阅读一些权威的管理学期刊或书籍,了解前沿的知识。
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三步走”:第一步,系统阅读教材,构建知识框架;第二步,配合习题集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第三步,定期回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我在复习过程中既有了广度,又有了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