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总的来看,信赖肖大大的指导是明智之举。连续两年我都在使用“风中劲草”,深感满意,今年更是购入大量模拟题专攻选择题部分。对于政治学习,首年仅精读了“风中劲草”和“肖四”,未做选择题练习,考试时心态欠佳,最后两题甚至因为手部疲劳而简略作答,结果客观题得了37分,主观题32分。今年则增加了“肖四”和“肖八”的背诵,并大量练习选择题,但客观题依旧维持在37分,而主观题提升至37分,这似乎表明刷选择题的效果并不显著。然而,熟记“肖四”和“肖八”显然颇有成效。政治复习不必过早开始,在十月份之前,每天浏览一下红宝书,大致了解全貌,十月至十一月应集中精力攻克选择题,不断重温并牢记零散知识点,十二月全力转入背诵阶段。虽然取得高分颇具挑战,但只要稍加思考,愿意投入时间记忆,拿到65到75分还是相当可行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研究真题,多分析几遍绝对有益无害。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六级考试,当时考虑到次年要考研,看到有人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于是我就照做了,直到考研期间也会偶尔实践,实际上这对我的翻译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我没有特别去准备,全靠之前的积累。
复习时,我还完成了张剑的150篇练习,起初错误颇多,让我感到沮丧,但从8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自己开始得太晚了,虽然初期有些犹豫,但其实6月底就应该着手。最后一个月才匆忙准备作文,压力颇大,尤其是担心图片作文的主题理解是否准确,后来发现这是多余的担忧。那时我会经常看看作文书中的图片,揣摩其背后的含义。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大量训练,只是把真题上的题目做了,并反复解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和反应性等基本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抽象但核心,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量子化学部分,如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虽然难度较大,但却是物理化学的灵魂,需花大量时间去消化。对动力学部分,掌握反应速率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关键。统计热力学和相平衡的内容,虽然计算量大,但公式背后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场景要牢记。
无机化学则更侧重于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配合物化学等内容。元素周期律帮助预测元素的性质,晶体结构则是理解材料性质的基础,配合物化学则揭示了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复习无机化学时,我会凭绘制元素周期表来帮助记忆元素性质,并凭实际案例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决定因素。理解和掌握各种配位场理论,如Crystal Field Theory和 Ligand Field Theory,也是无机化学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以教材为基础,辅以高质量的参考书和讲义。对难懂的概念,多看几遍,甚至尝试自己解释一遍。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但切记不能只追求数量,每做一道题都要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解题思路。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帮助你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