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制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实用的考研书籍:以肖老的教材为中心,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肖的核心考点》(其中涵盖了历史时间线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知识体系)以及《肖的押题讲义》(作为《肖四》的补充材料)。对于客观题部分,我从8月至10月,每看完《精讲精练》的一章,就会做相应的《1000题》,大约到10月能完成一轮。接着在10月至11月期间,重温《精讲精练》的重点内容,并进行《1000题》的二刷(建议提前准备两份复印件,便于二次做题)。在此强调,做题时不仅要标记错误,还要用铅笔在边上记录错误原因,这是一个关键步骤,有助于后续复习和改正同样的错误,这一点对英语学习同样适用。主观题方面,只需全力背诵《肖四》,到了后期你可能会发现即使《肖四》也不容易完全掌握,如果你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尝试背诵《肖八》。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学数学成绩不错,也很喜欢数学。大三下就开始复习数学了,我先看教材,没做课后题(太多了,懒得做)。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教材,喜欢把所有的定理定义看一遍,然后看一章书,配套做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所以在暑假前我全书已经快写完了。暑假做了《基础过关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返校后,做了几套真题,一个多小时就做完了,感觉不错。数学就放下了,就时不时的做点真题的相关部分。十月国庆后,开始做著名的400题,对于比较难的,做上近3小时,过程较纠结,结果还不错。对于比较简单的,两小时随便写写就吃饭去了。第一遍不太认真,后来没题做了,又做了一遍,第二遍比较认真。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坚持背诵单词,间或阅读英文文章。无论多么忙碌,单词学习不能停歇,直至考研的最后一天。这是从我的研友那里学到的经验,起初我不以为然,但到了11月我才深感其重要性,并开始奋力追赶。今年翻译的部分多为当前热门词汇,建议每日花费十分钟浏览新闻,这对英语和政治都很有帮助。此外,历年考试出现的词汇,购入一本真题集就能找到。我后期才意识到这个方法,可惜已走了许多弯路。今年的段落翻译相对容易,但我竟未能完成!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打草稿!我不擅长一气呵成,翻译速度偏慢,当剩下二十分钟时,我还剩两段英译汉未读,不是没抄写,而是没读过!那一刻,我真的心如刀绞,几乎要哭出来。之后,我勉强逐字翻译了其中一段,至于最后一段是否完成,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中间漏译了不少词汇,含义也大多是猜测。尽管如此,最终的成绩还算正常,可能是因为词汇部分做得不错。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时务必提升速度,考前测试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如果翻译慢,就别考虑打草稿了,切勿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基础理论。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例如,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牛顿黏性定律、传质速率理论等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我会建议你们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回顾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实践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化工原理的计算题型丰富,包括了流量计算、换热器设计、精馏塔分析等,这些都是需大量练习熟练掌握的。我会推荐大家使用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进行反复操练,也寻找一些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进行实战演练,这将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再者,理解和掌握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关键。如蒸馏、吸收、干燥、结晶等,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操作原理和设备特性。你需凭阅读和理解相关资料,结合实例,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记忆模式。
对实验部分,不仅要了解实验步骤,更要理解其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有条件的话,尝试做一些相关的模拟实验,这样不仅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