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近,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非政治莫属,它的成绩也的确让我感到意外的满意。复习是从8月初启动的,实际上可能更早一些,8月10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借助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作为一名理科生,初涉马原领域确实让我颇感艰难,题目错误率也不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适应并渐入佳境。大纲解析出版后,我就以它为主,每日研读并刷1000题。大纲解析的内容显得单调且文字密集,我便采取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的方法。这样,第一轮阅读大约在10月份结束,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轮阅读,并再次刷题。11月,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发布,我又依据其内容在大纲解析上做了标记。等到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问世,我专心做其中的选择题,大题部分则是反复背诵,粗略估计至少五六个轮回。肖四和肖八的准确性果然名副其实。我还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小册子,不过最终面对那些时事选择题,我只能凭感觉猜测。临考前,我还尝试了两三套其他人的模拟试卷,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学习资料,主要使用了《高等数学上下册》的第六版,来自同济;《线性代数》第五版,也是同济出版的;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编著。核心参考资料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集》,建议反复研读。此外,曹显兵的《概率论复习讲义》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也很有价值。虽然我购买了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阅读。还尝试了张宇的八套模拟试卷,但发现难度颇高。学习数学时,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因素至关重要。有些人可能天生对数学感到畏惧,我自己在大学时期的数学成绩也只是勉强过关。不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因为没有词汇基础,阅读、完形填空和翻译都将寸步难行。虽然不必一字不漏地记住所有5500个单词,但关键的词汇需要反复熟记。我当初就将单词书翻了四遍。记忆单词的关键在于不断重复。起初,我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个单元开始,一次性过完整本书,却忽视了复习,导致成效甚微且浪费时间。后来,改为每个单元学完后立即复习一次,这样效果提升了不少。此外,刷真题是巩固单词的高效方法,熟悉并掌握题目中出现的词汇,对于攻克单词关卡大有裨益。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临考前专门复习自己整理的单词。
至于作文,主要是运用模板,多阅读范文。我自己归纳了各种类型的作文,总计亲自撰写了六篇,在考场上灵活应用,保持策略的稳定性。最后,我的英语成绩还算理想,真题练习了两遍。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这类题型,如果有余裕,做做历年真题就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理论、公司财务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金融市场部分,你需了解各种证券类型、市场机制以及价格决定因素;金融机构则涉及到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模式;投资理论包括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有效市场假说等;公司财务则是关于企业筹资、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的问题。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最有效的。先从大方向入手,理解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再逐步深入到细节。例如,你先理解金融市场的大局观,逐个研究各类证券的特点,再深入了解其定价原理。这样既有利于记忆,也有助于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是加深理解的好方式。凭实际案例,你看到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这将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公司财务时,分析企业的年报,看看他们如何做筹资决策,如何评估投资项目。
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课本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应反复练习。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遇到难题,别怕,正是这些难题能推动你深入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至关重要。金融学的知识点繁多,只有凭不断重复,知识真正内化为自有的东西。我建议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清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