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七月到八月期间,我开始细读大纲解析,每天都投入一些时间,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一遍。众所周知,主观题对分数的影响有限,考试的重头戏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的准确率主要依赖于日常的知识积累,仅仅靠临时抱佛脚背几套试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也开始着手做选择题,具体用哪本书因人而异,我个人使用了两本,一本是肖的,另一本是风中劲草的,错误率颇高。强烈推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切记,做过的题目需要反复回顾。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就开始全力背诵,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资料,尽管有人批评,但我并不强推,每个人应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今年题目比较难,但是高分的也大有人在。我从四月份开始一口气完成了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辅导书,并做了两本儿在我心目中最珍贵的笔记,基本上是每天都会拿出来翻看。然后我开始做李永乐老师的全书,上面的题型都是比较经典的题型,因为有了老师讲的内容做基础,做的时候很轻松。从十月份儿开始做历年真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从八九年到一五年的真题,留下了几套做为以后的模拟考场用。二刷真题时我用了宇哥的真题大全解,二刷结束后就开始了做模拟题,我做的模拟题有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李永乐老师的6+2。到后期基本上是每天上午拿出三个小时来模拟考场做题,第二天上午来批改整理,错题还是挺有价值的,要多多温习。其实对于学数学来说,最百听不厌的就是多做题,你做题多了水平自然提高,巧合的是最终我的考研成绩和我的宇哥八套卷四套卷平均分是基本一致的。11月中旬到12月初: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过程如上!每天接着刷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黄皮书一开始很不喜欢,真题,解析,长难句它分成三本(至少珍藏版是这样),这种排版感觉很麻烦,简直打击做题积极性,不过习惯以后就还好啦。我喜欢黄皮书主要是因为它翻译合我胃口,比我自己的更通顺流畅,又不会像考研真相的翻译那样过度美化加工。我要是看名著翻译肯定选考研真相这种的,但我复习要的是准确啊,所以还是黄皮书吧。而且黄皮书有另外二者没有的优点,语法点总结。我觉得很好。此外,虽然没有真题作文素材总结,但黄皮书长难句那本里除了单词也有必备搭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变理论、扩散、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对晶体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熟练掌握各种晶体的点阵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以及布拉格定律的应用。这是理解后续所有现象的基础,花时间在这个部分是值得的。
相图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解析和应用二元和三元相图,理解不同相的存在条件、转变规律以及合金成分对相图的影响。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题目来训练,多做题,理解和记忆典型相图模式,这对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扩散和固态反应是材料改性的重要机制。理解扩散的基本原理,如费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扩散系数的决定因素,要熟悉影响扩散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固态反应的知识点包括界面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和产物形态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材料性能的学习,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不仅要知道各个性能指标的定义,还要能解释它们如何受到微观结构影响,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实践”。我会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凭做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加深记忆;我会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材料的性质变化或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能检验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建议大家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因考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毅力和决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