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大家要理性对待市面上所谓的押题参考书,声名鹊起的肖秀荣教授今天也只押到了一道半题,学生们一片唏嘘,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权威就是每年出版的红宝书了,不跟风,不盲目,通读大纲是你复习政治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一般大纲要至少通读三遍,然后结合做题加深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做政治的历年真题,尤其是主观题部分,每年考试的题目都有个套路可言,关键是要理清批卷老师的给分点,掌握答题的一般性语言,这个过程需要你自己总结,过程虽然痛苦,但是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应对考研题目会轻松很多,不会将希望都放在押题名师的身上,命题组现在很重视这个问题,将来能押中题目一定会只减不增,所以要增强自身自主答题的能力,从容应对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就这样持续到九月中旬,我完成了660题的练习,并重新梳理了整本书的知识点。之后,我开始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早上8:30到11:30)来演练真题,选用的是张宇的30年考研真题集。由于期间偶尔因学校事务中断,直到十月底我才勉强完成第一轮真题训练。紧接着,我又重温了这30年的真题,从中受益匪浅。此外,我还尝试了合工大历年的模拟试题,但由于感觉难度较大,只做了大约十几套。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应该在这些模拟题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谈谈英语复习,其实策略相当简单,无非是记忆单词和练习阅读,尤其是历年真题。我在整个复习期间,每天都坚持使用何凯文那本较薄的词汇书,早晨过一遍,晚上再回顾一次,无需死记硬背,持续至考研前一天。我认为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至于阅读理解,在11月前,除了单词和真题阅读,别的都可以暂时搁置。英语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和反复练习。初期,我同步进行单词和阅读的训练,选择的是1990年至2004年间的真题阅读。我会确保彻底理解每篇文章和每个句子,前一天完成并理解后,次日早晨再朗读和回顾。即使记不住所有内容,这个步骤也要坚持执行。此外,每日我还额外完成约两篇张剑的阅读150篇作为模拟训练,旨在保持阅读速度,不必过于深究细节。自暑期起,我开始做2004年至2019年的真题,按部就班,每天一篇或两篇,反复练习直至考研前夕。务必关注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的区别,从中寻找规律。这个技巧听起来抽象,但多做几遍自然就会明白。我一共做了六遍真题,最终在考试中四篇阅读全部答对。当然,适量的模拟题是必要的,我个人推荐张剑的阅读150篇(分基础和提高两部分),我仅完成了提高部分,效果不错。进入12月,我开始尝试一些英语模拟试卷,模拟实战考试,控制好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普通物理学”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定律。例如,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是电磁学的核心。这些基础知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我个人的习惯是凭做笔记和画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尤其是对复杂的物理过程,可视化的方法往往能我更快地掌握。
重视公式推导和计算能力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问题都需凭公式推导和计算来解决。我在复习时,不仅会公式,更会尝试自己推导,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题速度。多做一些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答题技巧。
再者,实验和实例分析同样重要。在复习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例子或者实验来理解物理现象,比如凭万有引力定律去解释地球卫星的运动,或者凭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去理解波动光学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
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它的魅力在于不断地揭示未知。我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主动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教,这种积极求知的态度对我备考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