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离考试只剩一个月我才开始准备政治,购买了包括肖的1000题、考试大纲以及他的八套模拟题等资料。然而最让人沮丧的是,我背诵了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结果大题目全无命中,考试时只能自创答案,想起来就心酸。当时真怕政治科目过不了,真是幸运逃过一劫。所以选对最后阶段的模拟题至关重要,我个人强烈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听说历年都相当靠谱,熟记后及格绝对没问题。毕竟政治再高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总结来说,对于政治备考,个人认为关键是牢记最后几套题。附注:肖秀荣的《1000题》做两遍足矣。第一次我是一章讲解完后做选择题,第二次重做时将错误涉及的知识点在精讲精炼中标注出来,后续复习只需关注标注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完成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包括之后的张宇四套卷、李永乐的6+2系列以及合工大的模拟练习。合工大的题目设置相当具有挑战性,对于时间管理较紧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忽略;但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人,不妨一试,以提升自己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心态调整能力和解题技巧。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成功通过六级考试,阅读能力尚可,从九月起着手备考。初期,我精读了单词书三次,记忆时注意整理要点,如近义词、常考的偏僻含义等,每次复习单词时查阅这些笔记,逐渐积累了大量词汇。接着参加了长难句解析课程。随后进入真题训练阶段,针对英语部分,我选择了2007年至2017年的题目,反复练习两次。起初速度较慢,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效。同时,我会详细记录学习笔记以弥补不足。完成这个阶段后,我转向英语作文,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每篇作文都请教师指导并修改,有专人批阅确实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目。它涵盖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指标,以及信号处理和数据解析等重要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后续的专业研究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别感兴趣。例如,热电偶如何凭温差产生电动势,压阻式传感器是如何利用材料的电阻变化来测量压力等。理解这些原理需扎实的物理基础,但一旦理解,就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光学、声学、磁性、力学、化学传感器等,各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记忆这些信息时,我会尝试将它们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比如红外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应用,或者酸碱度传感器在环保监测中的作用,这样既加深了记忆,也拓宽了视野。
再者,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是传感器技术的另一大重点。这部分涉及滤波、放大、调理电路设计等内容,需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我建议大家多做实验,亲手操作,这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理论学习的,动手能力的提升也不可忽视。尝试做一些小项目,比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从选传感器到实现数据读取和显示,全程参与能帮助你深入理解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