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按照脉络复习相比于自己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是比较有效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试题的设置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基本是马哲--毛邓--近现代史--思修--当代政经--时政。初期把那种类似于红宝书之类的详细的书看个3遍左右,第2遍的时候就可以同步练习一下选择题了。政治这种,选择题做多了都会有感觉的。到12月份,市面上会出现一些资料和模拟题,月底,还有那种小册子让你背的。开始背吧~~基本做到很熟很熟才可以,这样的话,大家的主观题分数都是差不多的。那些模拟题我估计大家都不会去写主观题的,那就好好做做客观题,不夸张的说,今年政治选择题15%跟模拟题基本一致,甚至还有2道多选题和我做过的模拟题一模一样。大家要注意,在做政治客观题的时候,蒙的题也要着重看一下,因为你下次再做可能就换一种蒙法儿了,结果就不一样了。所以,要用心。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到八月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次读完一章,都会亲自去证明其中的所有定理,独立完成笔记,不解开答案自我解答例题,并且在完成课后习题后核对答案。对于那些未能解答、记忆模糊或不熟练的题目,我会用特定的记号标注出来,以便后续的复习。这样的过程大致足以巩固基础知识。由于觉得现在做模拟试卷还太早,我又重新研读了18讲、线性代数辅导书以及概率论的9讲,并再次回顾了历年真题,尤其是那些上次未解出的题目,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然而,有些难题即使这次重做,我还是无法解决,所以我将它们作为重点来攻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应该是最早开始的,众所周知,单词和阅读是必须要拿下的。单词,我就不说什么书了,每个人心里都知道哪本书更适合自己,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循环背诵,重复背诵最好。我做错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开始太早,单词还没有背几章,就迫不及待地做阅读,导致我后面的进程都会比别人快,但这不一定是好事。由于单词基础没有打好,阅读又开始太早,前期的错误率很高,在后期真题做的差不多了,留着最后模拟考试的真题没舍得做,在这个时候,我的英语阅读停下了,很痛苦那段时间,不敢做真题以外的阅读,怕打乱思路,结果过段时间再次做真题,英语阅读水平下降了一点。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一定先打好单词基础,再做阅读。前期基本上花很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单词每天背一章,第二天复习前天背的单词,再接着背下一章,这样就能花掉好几个小时,在做阅读的时候,第一天做一篇,批改,第二天分析文章、问题和四个选项,第三天背诵你做的英语笔记,每天都要学习英语,每天!不能停!停了水平就会下降,这是我亲身经历,英语阅读水平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我在中间有两次英语阅读停了,水平都会比之前下降一个层次。英语真题的利用,很重要,没有必要做真题以外的题,真的没有,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从97年开始做就行,尤其是阅读,一定要体会出题人的思路,每一个选项都有一个名字,是细节题、主旨题还是态度题,副词怎么把握,怎么把选项和文中的内容对应起来,等等,第一遍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文章和选项分析透,真题重复做,留几年的真题做最后模拟考试用。刚开始阅读是一篇一篇做,接着是一年一年做,看看自己正确率,这之间什么时候换做题方法,应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我觉得黄皮书还是不错的,解析文章我就是看的这本书。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高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行为。这包括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关系,链段运动,结晶与非晶态,溶胀与溶解,以及玻璃化转变等基本概念。这些知识点需深入理解,因它们构成了高分子科学的基础。例如,理解高分子链的统计力学模型,如费尔德曼模型和克拉珀龙方程,对理解高分子的热力学行为至关重要。
实验技能也是高分子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经验能帮助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凭动态光散射研究高分子溶液的动力学行为,或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高分子的结晶度。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再者,计算能力也不能忽视。高分子物理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如Flory-Huggins理论、Rouse模型和Zimm模型等,掌握这些模型的计算方法,能帮助预测和解释高分子的行为。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如分子动力学模拟,也能加深对高分子物理的理解。
阅读和理解最新的科研论文也十分必要。高分子物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断涌现。凭阅读文献,了解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可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学习高分子物理并非一蹴就的过程,它需持续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定期复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并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方法,如制作思维导图,参加讨论小组等,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